第一作者:蒲小剑(1990-),男,甘肃天水人,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牧草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E-mail:578300683@qq.com
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上分别选择60只欧拉型藏羊(公、母各30只,出生时间差不超过72 h),测定初生-18月龄公羊和母羊的生长指标(体重、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腰角宽),以研究高寒草原不同草地类型欧拉型藏羊的生长发育规律,为6月龄羔羊适时出栏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欧拉型藏羊初生-6月龄体重显著增加( P<0.05),为体重增加的主要阶段,其中2-4月龄为最快增重期;8-12月龄体重显著降低( P<0.05),说明欧拉型藏羊适宜于羔羊肉生产。欧拉型藏羊初生-6月龄亦为各项体尺指标的主要生长阶段,6-14月龄各体尺指标生长缓滞,14-18月龄体尺虽呈增长趋势,但增长总量较初生-6月龄阶段小,说明欧拉型藏羊初生-6月龄体躯发育已经基本完成,能够达到羔羊当年出栏的要求。就欧拉型藏羊性别而言,生长发育前期公羊与母羊各体尺间差异不显著( P>0.05),到生长发育后期各指标间变化不一,未出现明显的规律性。
This study shows measurements from 30 ewes and 30 rams of Oula-type Tibetan sheep that were born within 72 hours of each other at two representative grasslands in Maqu County,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Gannan, Gansu. We measured their weight, height at withers, body length, chest girth, chest width, chest depth, and hip width, and analysed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rom birth to 18 months old (March 2013 to September 2014). The stage from birth to 6 months old is the most important time for significant weight increase ( P<0.05). Weight gain increase is fastest when sheep are 2 months to 4 months old, while weight gain from 8 months to 12 months old significantly slower ( P<0.05). The stage from birth to 6 months old is the main growing time, so it appropriate to slaughter lambs at this time. The body indices of this type of sheep increase mainly from birth to 6 months old, then increase more slowly from 6 months to 14 months old. Although there is a continuing growing trend from 14 months to 18 months old, it is smaller than that from birth to 6 months old. This type of sheep basically completes its development by 6 months old. Therefore, the lambs can be slaughtered when they are 6 months old.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arl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ewes and rams, but differences appear with continued growth.
藏系绵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畜种之一, 为历史悠久的地方品种, 主要有欧拉型、甘加型、乔科型3个生理类群, 为肉毛兼用草地型藏系绵羊[1]。欧拉型藏羊以甘肃省玛曲县与青海省河南县接壤地区的欧拉山而得名。欧拉和欧拉秀玛两乡是甘肃省欧拉型藏羊的中心产区, 饲养量约为7.7万只[2, 3]。欧拉型藏羊具良好的肉用羊体形, 同时具备耐粗饲, 抗寒和抗病力强, 生长发育快, 育肥性能好, 繁殖能力强的特征[4]。
生长发育性状(体重、体尺)是肉羊生产的基础性状, 亦为衡量肉羊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通常采用定期称重和测量体尺的方法计算家畜不同时期的累积生长、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率[5], 并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来研究动物生长发育状况[6, 7]。对肉羊生长曲线的分析, 不仅可以了解其动态生长过程, 预测生长规律, 还可以指导饲养管理, 提高选育效果[8]。研究发现, 欧拉型藏羊公、母羊初生重无显著差异(P> 0.05)[9, 10, 11], 初生-6月龄生长发育较快, 之后生长速度减缓[2], 其中4月龄时日增重最大[9]。6月龄后公羊体重较母羊大[4, 11], 18月龄时欧拉型藏羊体高、体长和胸围等体尺大小接近成羊[4, 12]。
家畜体尺数据直接反映家畜的体格大小、体躯结构和发育等状况, 也间接反映畜体组织器官的发育情况, 与家畜的生理机能、生产性能、抗病力及对外界生活条件的适应能力等密切相关, 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因素[13, 14]。欧拉型藏羊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胸宽和胸深等体尺指标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且体重与体长的相关性最大[15, 16]。胸围和体高是影响甘南草地型藏羊体重的主要体尺指标[17]。由于海拔高度、有效积温、降水量和牧草生长量差异较大,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欧拉型藏羊体重和体尺的变化各异。前人研究欧拉型藏羊生长发育规律时, 主要选择从初生到6月龄这一阶段[9, 18, 19], 或者直接从牧户羊群中选取不同年龄群体进行分析[20]。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牧区典型牧户为试点, 以牧区当家畜种— — 欧拉型藏羊为材料, 探明其在试验区的生长发育规律, 以期为牧区羔羊当年出栏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试验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欧拉乡, 草地类型为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 选取欧拉型藏羊为主要畜种的高原区典型家庭牧场为试验单元。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21], 地处100° 45'-102° 29' E、33° 06'-34° 30' N, 高寒阴湿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3 500~3 800 m, 年均温1.1 ℃, 极端最低温-29.6 ℃, 无绝对无霜期, 年日照时间2 583.9 h, 辐射33 kJ· cm-2, 降水量615.5 mm, 蒸发量1 353.4 mm, 牧草一般于4月下旬开始萌发, 9月中旬枯黄, 青草期约120 d, 枯草期240 d左右[21, 22]。高寒草甸试验区地处101.888 23° E、33.867 21° N, 海拔3 766 m, 优势牧草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试验期内地上生物量3月最低, 8月最高, 分别为2 446.12、5 442.50 kg· hm-2, 平均放牧率16.81 SU· hm-2。沼泽化草甸试验区地处102.054 30° E、33.935 30° N, 海拔3 438 m, 优势牧草为矮嵩草(Kobresia tibetica)[23, 24], 地上生物量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是3月的1 911.65 kg· hm-2和8月的4 754.30 kg· hm-2, 平均放牧率13.66 SU· hm-2(数据未发表)。
试验共设年龄和性别两个因素, 年龄为初生、2月龄、4月龄、6月龄、8月龄、12月龄、14月龄、16月龄、18月龄9个水平; 性别为公、母两个水平。按同质原则于2013年3月两家牧户集中产羔期随机选择体况相近(平均体况2~2.5分), 年龄相同(均为4齿), 体健且无病史母羊, 待其生产后选择初生时间差不超过72 h公、母羔各30只, 佩带耳号, 登记后作为试验羊只。
1.3.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欧拉型藏羊为试验区当家畜种, 其体形高大, 背腰平且直, 体躯肌肉丰满, 后躯发达, 有良好的肉用羊体形, 具有耐粗饲, 抗寒和抗病力强, 遗传性能稳定, 生长发育快, 育肥性能好, 繁殖能力强等优良特征, 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为牧区重要的生产资料。
试验羊只按当地农民的放牧习惯在同一草地内随群进行出牧和归牧, 出牧前和归牧后在牧主家饮水, 春秋两季定期防疫、驱虫, 7月中旬剪毛。
1.3.2 测定指标及方法 分别测定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欧拉型藏羊在放牧条件下初生、2、4、6、8、12、14、16和18月龄羊只的体重及体尺(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腰角宽)。所有测定工作均在上午家畜空腹时进行。测定时, 将试验羊固定在较平坦地方, 尽量让羊保持自然站立状态。
体尺:胸围用卷尺测定, 用测杖测量胸宽、腰角宽、胸深、体长和体高。
体重:用上海友声公司生产的家畜称重仪测量体重[25, 26, 27]。
体况评分:通过触摸脊柱(主要是椎骨棘突和腰椎横突)以及在眼肌上的脂肪覆盖程度进行直观评分(分数l~5分)。棘突和横突是体况评分的主要依据。在绵羊的腰椎骨上(最后一根胁骨后面)可以摸到两个突起, 连接腰椎的棘突形成高低不平的背中线, 横突是从腰椎横向突出的骨头, 很容易被摸到[28]。具体操作如下:1)用手指压腰椎评定棘突的突出程度; 2)通过挤压腰椎两侧评定横突的突出程度; 3)将手伸到最后几个腰椎下触摸横突下面的肌肉和脂肪组织; 4)评定棘突与横突问眼肌的丰满度; 5)给每只羊评分并作记录, 用于进行个体之间或同一个体不同时间体况评分的比较[29]。
日增重=[(本月龄体重测定值-前一月龄体重测定值)/两次体重测定相隔的天数]× 1 000。
1.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用“ 均值± 标准误” 表示, 用一般线性模型多变量分析模块对影响体尺指标的年龄和性别两因素进行F检验, 用Duncan法对年龄间各体尺指标进行多重比较, 对高寒草甸体高和沼泽化草甸腰角宽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最后对性别、年龄、体重、体况评分及各体尺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Excel 2013制图。
F检验(表1)表明, 两草地类型, 性别和年龄对体重有显著(P< 0.05)或极显著影响(P< 0.01); 性别和年龄对除高寒草甸体长、胸围, 胸深和腰角宽外的其余各指标均有显著(P< 0.05)或极显著影响(P< 0.01), 性别× 年龄交互作用对高寒草甸的腰角宽和沼泽化草甸的体高有显著影响; 两草地类型性别间和年龄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故对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多重比较。
![]() | 表1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两种草地类型欧拉型藏羊体重、各体尺指标以及体况评分的方差分析 Table 1 The variance analysis on weight, parameters of body size, and body score of Oula-type of Tibetan Sheep on two types of grassland on alpine pastur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
2.1.1 性别对欧拉型藏羊体重的影响 高寒草甸, 公羊体重极显著高于母羊(P< 0.01); 沼泽化草甸, 公羊体重显著高于母羊(P< 0.05)(表2)。
![]() | 表2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两种草地类型欧拉型藏羊性别间体重及体况评分的差异 Table 2 Weight and body score of Oula-type Tibetan sheep by gender on two types of grassland on alpine pastur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
2.1.2 年龄对欧拉型藏羊体重的影响 在高寒草甸, 除4、12和14月龄间, 6、8月龄间欧拉型藏羊的体重无显著差异外(P> 0.05), 其它年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表3)。初生-6月龄体重增加, 6-14月龄体重降低, 14-18月龄又开始增加。其中, 2-4月龄体重增加最快, 日增重达211.46 g; 其次为14-16月龄、4-6月龄、16-18月龄和初生-2月龄; 6月龄体重是最大体重(18月龄)的71.92%。在沼泽化草甸, 0(初生)、2、4和6月龄间体重显著增长(P< 0.05), 6-14月龄各阶段体重出现不同程度降低; 6月龄体重是18月龄的72.81%(表3)。
![]() | 表3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两种草地类型欧拉型藏羊年龄间体重, 日增重, 以及体况评分的差异 Table 3 Differences on weight, average daily gain, parameters of body score of Oula-type Tibetan sheep among different ages on two types of grassland on alpine pastur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
2.2.1 性别对欧拉型藏羊体高的影响 高寒草甸欧拉型藏羊公羊体高(63.26 cm)极显著高于母羊(61.30 cm)(P< 0.01), 沼泽化草甸公羊和母羊体高分别为69.57和66.78 cm, 差异也极显著(P< 0.01)(表4)。
![]() | 表4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两种草地类型欧拉型藏羊性别间各体尺指标的差异 Table 4 Body size parameters of Oula-type Tibetan sheep by genders on two types of grassland on alpine pastur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
2.2.2 年龄对欧拉型藏羊体高的影响 高寒草甸欧拉型藏羊从初生-6月龄体高生长迅速, 0(初生)、2、4、6月龄间体高差异显著(P< 0.05), 之后体高无显著变化(P> 0.05), 14月龄开始第2次生长, 到18月龄达到最大值(77.78 cm)。沼泽化草甸欧拉型藏羊初生-6月龄、12-18月龄体高显著增加(P< 0.05), 6月龄-14月龄体高变化不大, 18月龄较16月龄体高显著增高(P< 0.05)(表5)。
![]() | 表5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两种草地类型欧拉型藏羊年龄间各体尺指标差异 Table 5 Body size parameters of Oula-type Tibetan sheep by ages on two types of grassland on alpine pastur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
2.2.3 性别× 年龄互作对欧拉型藏羊体高的影响 沼泽化草甸中欧拉型藏羊在6月龄时已基本完成体高生长, 期间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体高差异显著(P< 0.05)(图1); 6-16月龄母羊体高无明显增长, 公羊差异不显著; 16与18月龄体高无显著差异; 6月龄公、母羊体高已分别达18月龄公、母羊的88.60%和92.91%。14-18月龄为体高第2次增长期, 公羊和母羊增长都有显著差异(P< 0.05)。同月龄公、母羊体高无显著差异, 但公羊体高均高于母羊。
2.2.4 性别对欧拉型藏羊体长的影响 高寒草甸欧拉型藏羊公、母羊的体长无显著差异(P> 0.05), 沼泽化草甸公羊的体长极显著高于母羊(P< 0.01)(表4)。
2.2.5 年龄对欧拉型藏羊体长的影响 高寒草甸欧拉型藏羊从初生-6月龄体长显著增加(P< 0.05), 8-14月龄体长无显著差异(P> 0.05), 14-18月龄体长又开始显著增加(P< 0.05)。初生-6月龄体长增加121.64%, 6-18月龄体长增加20.08%, 初生-6月龄为体长的主要增长期; 沼泽化草甸欧拉型藏羊体长的变化与高寒草甸相似, 但每个年龄段体长的均值均较小(表5)。
2.2.6 性别对欧拉型藏羊胸围的影响 高寒草甸欧拉型藏羊公羊的胸围显著小于母羊胸围(P< 0.05), 沼泽化草甸公羊胸围(83.30 cm)显著高于母羊(80.74 cm)(P< 0.05)(表4)。
2.2.7 年龄对欧拉型藏羊胸围的影响 高寒草甸欧拉型藏羊从初生-6月龄为胸围的主要生长阶段, 6月龄时胸围达到100.96 cm, 为18月龄胸围(110.92 cm)的91.02%。欧拉型藏羊胸围初生-6月龄迅速生长, 8-12月龄略微下降, 14-18月龄又恢复正常生长; 沼泽化草甸欧拉型藏羊初生-6月龄胸围快速增长, 0(初生)、2、4、6月龄间差异显著(P< 0.05); 6-14月龄胸围下降, 除6和14月龄间差异显著外, 其它月龄间无显著差异(P> 0.05); 14-18月龄又恢复正常生长(表5)。
2.2.8 性别对欧拉型藏羊胸宽的影响 高寒草甸欧拉型藏羊公羊胸宽(21.55 cm)略高于母羊(21.02 cm)(P> 0.05), 沼泽化草甸公羊胸宽(21.88 cm)极显著高于母羊(20.70 cm)(P< 0.01)(表4)。
2.2.9 年龄对欧拉型藏羊胸宽的影响 高寒草甸欧拉型藏羊初生-2月龄胸宽显著增加(P< 0.05); 2-6月龄虽然增加, 但相邻生长阶段无显著差异(P> 0.05); 6-14月龄胸宽无显著变化(P> 0.05); 14-18月龄恢复增长, 18月龄达最大值; 沼泽化草甸欧拉型藏羊胸宽的变化和高寒草甸相似(表5)。
2.2.10 性别对欧拉型藏羊胸深的影响 高寒草甸欧拉型藏羊公羊的胸深极显著高于母羊(P> 0.01), 沼泽化草甸公羊胸深(33.12 cm)极显著高于母羊(29.66 cm)(P< 0.01)(表4)。
2.2.11 年龄对欧拉型藏羊胸深的影响 高寒草甸欧拉型藏羊0(初生)、2、4、6月龄间的胸深差异显著(P< 0.05), 6-16月龄胸深略有增加, 16-18月龄又开始显著增加(P< 0.05), 18月龄胸深最大(36.03 cm)(表5)。6-18月龄胸深仅增加了4.73 cm, 增率为15.11%; 沼泽化草甸胸深增长趋势与高寒草甸相同, 6-18月龄胸深增长了3.55 cm, 增率为10.55%(表5)。
2.2.12 性别对欧拉型藏羊腰角宽的影响 高寒草甸欧拉型藏羊公母羊的腰角宽无显著差异(P> 0.05), 沼泽化草甸公羊的腰角宽(21.79 cm)极显著高于母羊(20.32 cm)(P< 0.01)(表4)。
2.2.13 年龄对欧拉型藏羊腰角宽的影响 高寒草甸欧拉型藏羊腰角宽初生-6月龄为主要生长阶段, 其生长动态也表现为初期迅速生长, 6-14月龄基本停滞, 16月龄后又恢复生长的趋势; 6月龄时腰角宽(23.76 cm)为18月龄(27.70)的85.78%。沼泽化草甸欧拉型藏羊初生-6月龄腰角宽快速增长, 0(初生)、2、4、6月龄间差异显著(P< 0.05), 6-16月龄无显著变化(P> 0.05), 16-18月龄又显著增加(P< 0.05)(表5)。
2.2.14 性别× 年龄互作对欧拉型藏羊腰角宽的影响 初生-6月龄为高寒草甸欧拉型藏羊腰角宽的主要生长阶段, 且各阶段同一性别间腰角宽差异显著(P< 0.05), 但除初生-2月龄公母羊的腰角宽有显著差异外(P< 0.05), 6-16月龄腰角宽无显著变化(P> 0.05); 16与18月龄的腰角宽也无显著差异(P> 0.05)(图2)。
2.3.1 性别对欧拉型藏羊体况评分的影响 高寒草甸欧拉型藏羊母羊体况评分(1.95)略大于公羊(1.93), 但差异不显著(P> 0.05)。沼泽化草甸母羊体况评分(1.80)极显著高于公羊(1.63)(P< 0.01)(表2)。
2.3.2 年龄对欧拉型藏羊体况评分的影响 高寒草甸欧拉型藏羊体况评分初生-6月龄逐渐增大, 6-12月龄体况评分降低, 12-18月龄体况评分又逐渐增大; 6月龄体况评分(2.67)与18月龄体况评分(2.87)无显著差异(P> 0.05)。沼泽化草甸欧拉型藏羊体况评分的变化与高寒草甸较为一致, 但其评分较低时期(8-14月龄)较高寒草甸长; 虽然6月龄体况评分(2.21)显著低于18月龄(2.62)(P< 0.05), 但高于其它时期(表3)。
除草地类型和性别外, 欧拉型藏羊体重和体尺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 其中体长与体高的相关性最大(r=0.885), 其次为胸围与体长(r=0.882), 第三为胸围与腰角宽(r=0.848), 第四为胸宽与腰角宽(r=0.830), 第五为体长与体重(r=0.816), 其余各体况指标间相关系数均小于0.800(表6)。
![]() | 表6 欧拉型藏羊体况评分、性别、年龄、体重和各体尺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 Table 6 Pearson correlation among body score, gender, age, body weight, and size parameters |
体况评分法在畜牧业生产中常用, 本研究比较了孙亮等[29]、郭勇庆等[30]和金显栋[31]的体况评分方法, 发现9分制体况评分方法太过细化, 不利于牧户实际操作。因此, 本研究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两种草地类型的欧拉型藏羊从初生到18月龄进行了不间断跟踪观测, 并采用5分制的体况评分方法来更加直观地了解欧拉型藏羊的生长发育规律, 这一方法较传统的称重法和目测法更准确。传统的通过称重和目测来计算家畜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的方法费时费力且影响羊只生长, 采食后或怀孕时使用也不准确; 目测则可能受羊的被毛长度等的影响, 也存在误差; 而体况评分不需要辅助工具, 简单易行, 可应用于生产管理和科研结果的描述, 用来评价羊只的日粮利用效率、饲养管理是否存在问题、体重估测及体脂肪沉积量等, 出现问题可以及时纠正。此外, 规模化羊场可通过对不同阶段的羊只体况进行量化和数据评价, 以确定不同时期的适宜体况, 为今后羊群整体的生长、生产和繁育等打下基础, 从而确定相应的营养和管理策略[30], 故此法可以更准确地定位欧拉型藏羊的畜群结构并确定家畜出栏的适宜时期。
在天然放牧条件下, 欧拉型藏羊早期生长发育快, 肉用体型较明显, 初生重约4 kg, 较索南[32]和吴振霞[33]的结果偏高, 可能与本研究选取牧户草地质量较好有关。体重是衡量动物生产最重要的指标[34]。本研究得出, 沼泽化草甸欧拉型藏羊体重、体高和胸深的均值均高于高寒草甸, 但沼泽化草甸夏秋草地和冬春草地的草地生产力均显著低于高寒草甸(数据未发表)。究其原因, 主要是试验区欧拉型藏羊完全天然放牧。沼泽化草甸虽然地上生物量较高寒草甸低, 但由于地势平坦, 羊群放牧采食过程中消耗能量较小; 而高寒草甸海拔较高, 草地为山地型草地, 羊群在放牧采食的过程中必须爬山消耗能量, 加之草地离圈舍距离较远, 也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游走放牧会消耗家畜一部分能量[35], 羊群放牧距离增大, 将大大降低其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供应[36], 而适宜的放牧距离对羊生长发育非常重要[37]。
欧拉型藏羊体重和体尺受天然草地牧草养分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且具有一定滞后性[38, 39]。在甘肃省玛曲项目区, 母羊一般3月产羔, 6月龄时体重最大, 虽然此时牧草已经枯黄, 但多数牧草的种子已成熟, 籽粒中含有大量营养成分, 动物采食后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能量需要[40, 41]。两种草地类型欧拉型藏羊体重和体尺的变化趋势与牧草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致。牧草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决定欧拉型藏羊生长发育规律最为主要的因素, 要改变羊群“ 夏壮、秋肥、冬瘦、春乏(死)” 的恶性循环, 冬春季补饲是最重要的措施[42]。由于试验期间, 当地牧场9月-翌年4月底为漫长枯草期, 通过采食天然牧草已经不能满足试验羊的营养需要, 故自6月龄起体重及其它各体尺指标生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缓、停滞甚至负增长的现象。草地放牧压力较大, 家畜又无补饲条件, 因此, 羊只这一阶段的体况极差, 如遇灾害性天气死亡极其严重。翌年6月底, 羊群转到夏秋草地后, 体况才开始恢复, 体重开始增加。藏羊的出栏期集中在每年的9月-10月, 但牧户不愿当年羔羊育肥后出栏, 使本就处于强压下的草地压力进一步增大, 草地不能供给孕期母羊足够营养, 直接影响来年春羔的出生质量, 如此往复, 恶性循环。草地生产力和生态价值每况愈下。这种现象增加了活体羊市场以及羊肉市场的不稳定性, 造成供求关系不稳定, 导致价格波动明显, 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尽管草地类型不同, 但欧拉型藏羊体尺(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腰角宽)的变化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 即从初生至6月龄时羔羊生长最明显, 各体尺指标显著增加。两草地类型公羊的体高和胸深均极显著大于母羊, 其它指标的变化趋势不一致。9月后, 牧草进入枯黄期, 羊群通过采食牧草获得的能量已经不能满足其生长代谢能的需要。随着温度降低, 羊群获得的能量除满足自身生存外还要消耗一部分能量御寒, 直到翌年5月牧草返青。因此, 在无补饲情况下羊群体尺生长极为缓慢[43, 44]。翌年5月后, 随着牧草返青, 羊只又恢复正常生长状态, 9月后又出现掉膘, 循环往复。高寒草甸欧拉型藏羊从出生到6月龄各体尺增长78.63%~196.12%, 6-18月龄仅增长7.14%~21.62%, 前者历时6个月, 而后者历时12个月。同样, 沼泽化草甸欧拉型藏羊从初生-6月龄体长增加82.35%~155.97%, 6-18月龄增加5.38%~16.03%。由此, 欧拉型藏羊6月龄已基本完成其体尺的生长发育, 为出栏的合适时间。如果不出栏, 经历漫长枯草期后要恢复生长有一定困难, 而且要消耗大量饲草, 但体尺增加微乎其微。
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体重自初生至6月龄分别增加677.17%和870.53%达到35.75和38.53 kg; 两草地类型6月龄各体尺达到18月龄83%以上, 各体尺指标接近成年羊, 6月龄体重超过羔羊出栏标准(30 kg), 已达18月龄体重的70%左右, 因此, 6月龄为欧拉型藏羊适宜出栏时期。在牧户中应大力推广羔羊出栏技术, 在留有充足后备母羊的前提下, 加快当年羔羊出栏, 提高养殖效率, 增加牧民收入。
冬春季补饲是减轻冬春草地压力, 缓解草畜矛盾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草地合理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阎明毅和余忠祥[45]通过对哺乳期羔羊饲喂代乳料发现其具较大增重和生长发育潜力, 并具有减少哺乳次数, 减轻母羊负担, 促进母羊产后恢复等优势, 为实施下次繁殖打下了良好基础。此法为试验地进行科学补饲、育肥和出栏等畜牧业生产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值得借鉴。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