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Han YE, Li-zhi ZHU. Analysis on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actices[J].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4, 8(8): 1587-1596. DOI: 10.11829/j.issn.1001-0629.2013-0598 |
[1] |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3] 国家发改委.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2001-2010年)[EB/OL].[2013-06-26].[4] 魏松.内蒙古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效与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5] 韩颖.内蒙古地区退牧还草工程的效益评价和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6]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2010年退牧还草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报告[EB/OL].[2013-08-15].[7]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2012年内蒙古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报告[EB/OL].[2013-07-05].[8] 康欣.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补偿机制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9] 包玉山.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历史与未来[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3:99-101.[11] 隋舵.中国林业扶持论[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00.[12] 任继周.草地退化最主要原因是管理失当[EB/OL].[2013-08-23].[13] 盖志毅.制度视域下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8:392-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