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牧草种植成本收益变化与比较
石自忠1, 王明利2, 胡向东2, 崔姹2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通信作者:王明利(1968-),男,内蒙古丰镇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畜牧业经济和农业技术经济。E-mail:wangmingli@caas.cn

第一作者:石自忠(1989-),男,湖南古丈人,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畜牧业经济与农业技术经济。E-mail:shiziz1989@163.com

摘要

本研究以牧草种植户牧草及粮食作物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计算出2010-2014年主要牧草和粮食作物的成本收益基本信息,对其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作物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发现,2014年苜蓿( Medicago sativa)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黑麦草( Lolium perenne)和青贮玉米( Zea mays)的纯收益和收益率有所增长;苜蓿的纯收益和收益率要高于黑麦草和青贮玉米;马铃薯( Solanum tuberosum)和苜蓿的经济效益更具优势,种植小麦( Triticum aestivum)经济效益较差;黑麦草和青贮玉米人工和土地成本更高,苜蓿水电费最高。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粮+经+饲+草”四元种植结构,全面扶持牧草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牧草生产资料补贴制度。

关键词: 牧草; 苜蓿; 黑麦草; 青贮玉米; 成本收益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17)04-0902-10 doi: 10.11829/j.issn.1001-0629.2016-0405
Variation and comparison of forages’ cost-benefits in China
Shi Zi-zhong1, Wang Ming-li2, Hu Xiang-dong2, Cui Cha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Ming-li E-mail:wangmingli@caas.cn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farmers who planted forages and grain crops, we calculated cost-benefit information of major forages and grain crops from the period of 2010-2014. Further, we comparatively analysed the vari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et income and return rate of alfalfa declined in 2014, whereas that of ryegrass and silage corn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net income and return rate of alfalf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yegrass and silage corn, from 2010 to 2014. The cultivation of potato and alfalfa had an economic advantage than other forages and grain crops, whereas wheat cultivation had a relatively lower economic benefit. Moreover, ryegrass and silage corn cultivation involved more labour and land cost, whereas alfalfa cultivation involved higher water and electricity costs. Finally, this study puts forth some valuable suggestions such as making amendments to the agricul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grain, economy, feed and forage crops, which woul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age industry, and establishment of a subsidy system for forages’ production factors.

Keyword: forage; alfalfa; ryegrass; silage corn grain crop; cost-benefit

牧草产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 第一车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牧草产业在国家西部大开发、退耕还草、退牧还草政策支持下, 取得了较快发展[1]。截至目前, 我国牧草产业凭借其后发优势和资源优势, 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和空间结构布局[2, 3]。牧草是草食家畜的基础日粮, 在缓解我国饲料粮紧缺及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牧草供给紧缺仍是当前草业发展的突出问题[4]。近年来, 随着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及奶业问题的频繁出现, 牧草特别是优质牧草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 牧草进口已成为解决国内供需缺口的重要途径, 也成为推动种植业和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 调节器” [5]。从我国现阶段畜牧业及饲料市场发展的情况看, 发展草业势在必行。另外, 牧草与粮食作物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需要投入大量的生产要素, 特别是土地, 而这也正是粮食生产所必需的。把握近年来国内牧草生产的成本收益变化情况, 比较牧草与粮食作物经济效益的优劣, 对牧草产业经济的研究、市场参与者及政策制定者的决策行为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前, 国内对牧草成本收益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从国内现有文献看, 多数研究认为种植牧草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6, 7, 8, 9]。基于北方农区苜蓿(Medicago sativa)及青贮玉米(Zea mays)+小黑麦(Secale cereale)的种植模式调研发现, 就干物质产量成本而言, 青贮玉米最低, 小麦(Triticum aestivum)最高; 就营养成分而言, 苜蓿的经济效益具有明显优势[10]。基于甘肃省苜蓿、小麦和玉米的投入产出测算, 发现种植苜蓿的纯收益和收益率最高, 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 发展苜蓿产业前景良好[11]。另有文献利用甘肃省的样本户数据研究发现, 与玉米和小麦相比较, 苜蓿所需投入最少, 但其产出最高, 小麦和玉米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而苜蓿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苜蓿产业提升空间较大[12]。笔者基于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调研数据发现, 与小麦、玉米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等竞争作物相比较, 种植苜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且其潜在效益更大[13, 14]。从宁夏干旱地区苜蓿和青贮玉米的种植模式看, 二者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均较为接近, 分别为179.1、183.3和4 521、4 369 CNY·hm-215。另外, 不同经营主体牧草生产的经济效益存在差异, 研究发现, 企业生产苜蓿在灌溉条件下年可收3~4茬, 干草平均产量达15 000 kg· hm-2, 纯收益为17 805 CNY· hm-2, 旱作条件下仅可收割两茬, 平均产量和纯收益分别为7 500 kg· hm-2和10 125 CNY· hm-2; 农户在灌溉和旱作条件下种植苜蓿的纯收益则分别为8 400和2 700 CNY· hm-2, 要明显低于企业生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16]。就苜蓿生产的技术效率而言, 研究发现其技术效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3年达到89.3%, 科技进步贡献份额为49.4%, 苜蓿产业发展方式处于“ 粗放型” 和“ 集约型” 之间[17]。当然, 种植牧草还存在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可参见文献[18-21]。

总体来看, 虽然目前国内已有相关文献对牧草成本收益信息进行跟踪, 但其所涵盖的信息较少, 且调研范围不大, 样本跟踪的年份也相对较短。因此, 有必要对牧草及其竞争者粮食作物的成本收益信息进行继续分析和比较。本研究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2011-2014年对牧草生产者种植的牧草及粮食作物的跟踪调研为基础, 计算出2010-2014年主要牧草和粮食作物的成本收益信息, 对其变化进行简要分析, 并对各作物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 总结相关结论, 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以为牧草产业发展及调控政策出台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研究基础数据来源于2011-2014年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对四川、陕西、宁夏、山西、新疆、山东、内蒙古、河北、黑龙江、云南、江苏和湖北12个省(区)主要牧草及粮食作物的跟踪调研。处理数据时, 剔除了未填写单位产量、单位价格以及存在相关异常数据(产量或价格过大或过小)的样本, 最后得到各类作物的有效样本数量(表1)。

表1 牧草及粮食作物调查有效样本数量(Table 1 Effective sample size of forage and grain crops)

年份
Year
苜蓿
Medicago sativa
黑麦草
Lolium perenne
青贮玉米
Silage corn
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玉米
Zea mays
水稻
Oryza sativa
马铃薯
Solanum tuberosum
2010103261622431385
201113092552533626974
201212285762293586847
201315393722233116841
20141661971101512528855

总体来看, 苜蓿、玉米和小麦的有效样本量较大, 黑麦草(Lolium perenne)、青贮玉米、水稻(Oryza sativa)和马铃薯的有效样本量较小, 但2014年黑麦草和青贮玉米的有效样本量有所增加。鉴于国内未对牧草的成本收益信息进行系统统计, 产业体系跟踪所得数据对了解牧草产业的成本收益现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2011年是跟踪数据的起始年份, 因此调研所涵盖的范围不广, 使得2010年部分作物, 如黑麦草、青贮玉米和水稻的有效样本数量不多, 但其成本收益数据亦可作为研究和生产的参考。除去上述3类作物2010年的样本情况外, 其它年份及作物有效样本较多。2010-2013年, 苜蓿有效样本数量主要分布于新疆、宁夏、河北等省(区), 黑麦草样本主要分布在四川, 青贮玉米样本主要分布于四川和新疆两地, 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的样本数量分布较广, 水稻的样本则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2014年黑麦草和青贮玉米跟踪数据与前期存在较大差别, 黑麦草样本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云南与河北, 而青贮玉米主要分布于四川、新疆和山东。由于样本量的区域差距, 黑麦草和青贮玉米的成本收益存在较大差距; 为保证成本收益的可比性, 在进行分析时, 将黑麦草和青贮玉米进行两次测算, 即测算与原有样本量来源一致的样本均值和2014年全样本均值。

2 牧草成本收益变化与比较
2.1 牧草成本收益变化

2.1.1 苜蓿成本收益变化 2014年苜蓿生产经济效益有所下降(表2)。2010年, 苜蓿的纯收益为11 149.30 CNY· hm-2, 2011-2013年大致呈现增长趋势, 但2014年下降幅度较大, 为9 338.38 CNY· hm-2, 比2013年下降了27.49%。从其收益率来看, 2010年为282.08%, 2011-2014年收益率均下降至200.00%以下, 2014年最低, 仅为75.15%。就单位产量而言, 2010-2013年其呈现出增长趋势, 但2014年下降幅度较大; 2010年为10 343.70 kg· hm-2, 2013年增长到11 625.30 kg· hm-2, 2014年下降为10 936.65 kg· hm-2, 但比2010年高; 2010-2014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40%。就市场价格而言, 近年来调研地区的苜蓿价格均未突破2.00 CNY· kg-1, 2010年为1.46 CNY· kg-1, 2014年价格达到最高值, 为1.99 CNY· kg-1

苜蓿单位生产成本呈现出增长态势, 不同成本项目在各年份的大小差别较大。2010年, 苜蓿生产单位总成本为3 952.50 CNY· hm-2, 种子费、人工费、肥料费、水电费、机械费及其它费用分别为528.15、946.05、829.20、557.70、974.70和116.70 CNY· hm-2, 人工费和机械费所占比重较大, 分别为23.94%和24.66%。从时间趋势看, 6类费用基本上都在增加, 但中间年份波动幅度较大。到2014年, 6类成本费用分别为919.80、1 536.75、1 822.50、2 454.90、2 499.75和3 191.85 CNY· hm-2, 与2010年相比较, 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88%、12.89%、21.76%、44.85%、26.55%和128.69%。从不同成本项目在时间的分布上看, 种子费、肥料费、机械费和其它费用在2014年达到最高, 人工费和水电费在2012年达到最高, 分别为2 758.20和2 546.85 CNY· hm-2。总体来看, 苜蓿生产经济效益有所下降, 其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成本上升较快, 尤其是其它费用里的土地成本; 另外, 产量滑坡也是造成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

2.1.2 黑麦草成本收益变化 黑麦草的纯收益基本呈增长趋势。2010年由于样本较少, 而2014年样本来源与前期不一致, 故在比较成本收益变化时不考虑2010年数据, 2014年数据只考虑与2011-2013年来源一致的样本量的均值。2011年, 黑麦草的纯收益和收益率分别为10 080.12 CNY· hm-2和65.38%, 到2014年两指标分别达到了15 907.20 CNY· hm-2和89.10%, 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42%和10.87%。从产量和价格看, 产量呈增长趋势, 价格多年基本保持不变, 2014年有所上升。2011年单位产量为110 862.90 kg· hm-2, 2014年达到了129 851.55 kg· hm-2, 年均增长率为5.41%; 从市场价格看, 2011-2013年3年的价格基本保持不变, 均为0.23 CNY· kg-1, 2014年为0.26 CNY· kg-1, 年均增长率为4.17%。从2014年全样本均值看, 黑麦草的纯收益为6 002.44 CNY· hm-2, 收益率为30.32%, 其价格较高, 达到0.31 CNY· kg-1, 而产量由于地域差距相差较大, 为83 231.25 kg· hm-2, 该数据样本量较大, 覆盖面积较广, 相比之下更具参考价值。不考虑由于区域差异和样本扩张造成的影响, 黑麦草的纯收益和收益率基本呈增长态势。

从黑麦草生产成本来看, 其增长幅度较小, 2011-2014年4年的总成本分别为15 418.35、15 262.50、15 848.25和17 854.20 CNY· hm-2。从时间走向看, 各类成本费用增减幅度较小, 人工费和其它费用所占比重最大, 其它费用主要表现为土地租金。2011年, 种子费、人工费、肥料费、水电费、机械费及其它费用分别为645.60、7 963.05、1 464.15、208.95、744.60和4 392.00 CNY· hm-2, 到2014年这6类成本费用分别为665.10、9 584.55、1 858.35、227.10、958.95和4 560.15 CNY· hm-2, 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0%、6.37%、8.27%、2.82%、8.80%和1.26%, 肥料费和机械费增长幅度较大, 其它各项成本费用的增长幅度并不大。从2014年全样本成本费用看, 其它费用、人工费、肥料费和机械费较高, 分别为10 062.60、4 884.60、1 937.55和1 762.35 CNY· hm-2, 种子费和水电费分别为739.50和412.65 CNY· hm-2。总体来看, 全样本均值信息反映出四川等地的黑麦草生产经济效益较好, 但其它地区的黑麦草生产并不具有优势; 地租和人工成本是影响黑麦草经济效益最主要的因素。

2.1.3 青贮玉米成本收益变化 青贮玉米的经济效益呈现出上升趋势。2010年和2014年数据由于样本问题, 在比较时与黑麦草相似, 不考虑2010年数据, 2014年数据不考虑全样本均值。就纯收益而言, 2011年为7 222.49 CNY· hm-2, 对应的收益率为54.87%, 2014年纯收益和收益率分别达16 226.71 CNY· hm-2和118.30%。从其单位产量和市场价格来看, 二者均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2011年青贮玉米单位产量为56 622.90 kg· hm-2, 2014年达到63 709.80 kg· hm-2, 年均增长率为4.01%; 2011年市场价格为0.36 CNY· kg-1, 到2014年上涨至0.47 CNY· kg-1, 年均增长率为9.29%。从2014年全样本均值看, 青贮玉米产量和市场价格较低, 分别为45 155.40 kg· hm-2和0.35 CNY· kg-1, 由于成本费用较大, 使得纯收益和收益率为负, 分别为-247.11 CNY· hm-2和-1.54%。

从各项成本费用来看, 其多数呈现增长趋势。2011-2014年, 青贮玉米的总成本分别为13 161.75、13 841.55、14 912.55和13 716.90 CNY· hm-2, 单位成本呈现上升趋势。就各项成本费用而言, 2011年6类成本费用分别为682.35、5 298.30、1 533.00、140.85、1 370.85和4 136.40 CNY· hm-2, 到2014年, 6类成本分别为1 052.70、7 062.15、1 778.10、222.15、1 166.85和2 434.95 CNY· hm-2, 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55%、10.05%、5.07%、16.40%、-5.23%和-16.19%, 水电费和种子费增长幅度最大, 机械费和其它费用有所下降。从2014年全样本均值的各项成本费用看, 其它费用最高, 达到4 995.30 CNY· hm-2, 其次为机械费、人工费和肥料费, 分别为3 725.25、2 635.35和2 354.70 CNY· hm-2, 种子费和水电费较低, 为1 369.20和971.70 CNY· hm-2。总体来看, 青贮玉米的经济效益较好, 但部分地区成本费用过高, 使得全样本纯收益和收益率为负; 人工、土地租金和机械3项成本是青贮玉米生产最高的成本费用, 也是抑制其经济效益增长的主要因素。

2.2 牧草成本收益比较

2.2.1 牧草收益比较 为更方便比较3类牧草的成本收益情况, 对各类牧草的成本收益项目求2010-2014年的均值。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黑麦草和青贮玉米2010年和2014年样本量和样本分布问题, 其成本收益与其它时期存在差异, 但取其均值不影响其与其它作物进行比较, 仍具有参考价值。因此, 本研究忽略了样本量和样本分布问题, 即求均值时考虑了2010年数据和2014年全样本数据, 具体成本收益比较情况参见图1图2

苜蓿的经济效益要高于黑麦草和青贮玉米, 青贮玉米最低(图1)。从纯收益看, 苜蓿为11 298.75 CNY· hm-2, 黑麦草为10 098.15 CNY· hm-2, 青贮玉米最低, 为6 382.95 CNY· hm-2。从收益率看, 只有苜蓿要高于100%, 达到171.24%; 其次为青贮玉米, 为76.51%; 黑麦草最低, 仅为59.52%。总体来看, 就经济效益而言, 3类牧草经济效益均较好, 但苜蓿具有绝对优势。

2.2.2 牧草成本比较 就生产总成本而言, 黑麦草最高, 达到了14 835.75 CNY· hm-2; 其次为青贮玉米(12 528.75 CNY· hm-2); 苜蓿最低, 仅为7 714.20 CNY· hm-2。从不同成本项目来看, 黑麦草的人工费、肥料费和其它费用较高, 苜蓿的人工费和机械费高, 青贮玉米的人工费和其它费用较高。

具体而言, 青贮玉米的种子费最高, 为869.70 CNY· hm-2, 黑麦草和苜蓿相对较低, 分别为713.55和683.10 CNY· hm-2。就人工费和肥料费而言, 黑麦草最高, 分别为6 569.10和1 674.75 CNY· hm-2, 青贮玉米次之, 分别为4 180.65和1 672.50 CNY· hm-2, 苜蓿分别为1 630.05和1 269.75 CNY· hm-2。就机械费而言, 青贮玉米最高, 为1 884.75 CNY· hm-2, 苜蓿和黑麦草相对较低, 分别为1 633.50和1 076.55 CNY· hm-2。从调研样本分布情况来看, 黑麦草和青贮玉米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而苜蓿则分布在北方地区, 就生产而言, 西南地区机械化难度大, 劳动力成为主要动力, 因而其劳动成本更高; 苜蓿机械费较高, 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北方苜蓿产业机械化程度较高。

图1 牧草与粮食作物收益项目比较(Fig. 1 Comparison of net income and return rates between forage and grain crops)

图2 牧草成本项目比较(Fig. 2 Comparison of inputs required for forage crops)

从水电投入看, 种植苜蓿投入最高, 达到了1 472.40 CNY· hm-2, 种植黑麦草和青贮玉米的水电投入远低于苜蓿, 分别为214.20和405.45 CNY· hm-2。这是因为我国西南地区降水比北方地区更为丰富, 因此黑麦草和青贮玉米水电费投入较低, 北方地区干旱, 种植苜蓿需要较多的水电投入。就其它费用来看, 其主要表现为土地租金, 该指标苜蓿为1 025.25 CNY· hm-2, 而黑麦草和青贮玉米分别为4 587.60和3 515.70 CNY· hm-2。相对而言, 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土地相对较多, 且为传统畜牧业和饲草料生产基地, 而西南地区耕地较少, 发展牧草产业在西南地区受到土地成本的制约更大。

3 牧草与粮食作物成本收益比较
3.1 收益项目比较

牧草与粮食作物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对二者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其决定着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和政策的未来走向。为比较牧草与粮食作物之间的成本收益, 对所调查到的小麦、玉米、水稻和马铃薯4年的成本收益取均值进行分析(图1、3、4)。

数据显示, 种植马铃薯经济效益最高, 纯收益达到了17 560.95 CNY· hm-2; 其次是苜蓿和水稻, 二者纯收益分别为11 298.75和10 809.00 CNY· hm-2; 第3为黑麦草和玉米, 其纯收益分别为10 098.15和9 508.50 CNY· hm-2; 青贮玉米为6 382.95 CNY· hm-2, 小麦纯收益最低, 仅为4 725.15 CNY· hm-2。从收益率来看, 马铃薯和苜蓿最高, 分别达到171.61%和171.24%, 其次为玉米(115.58%)和水稻(107.67%); 其它作物的收益率均在100%以下, 黑麦草和青贮玉米分别为76.51%和59.52%, 小麦为64.48%。综合而言, 马铃薯和苜蓿的经济效益存在明显优势, 小麦和青贮玉米的经济效益较差。从调研地区发展的现状来看, 苜蓿主要种植在盐碱地等边际土地上, 如果从小麦、玉米等种植用地中挤出一部分出来种植苜蓿, 那么其经济效益将更好。另外, 黑麦草和青贮玉米所需要的人工和土地成本最高, 机械化和规模化成为遏制其效益增长的主要因素。

图3 2010-2014年牧草与粮食作物纯收益比较(Fig. 3 Comparison of net incomes between forage and grain crops during 2010-2014)

图4 牧草与粮食作物成本项目比较(Fig. 4 Comparisons of inputs required for forage and grain crops)

从不同年份各类作物的纯收益变化情况来看, 苜蓿和黑麦草波动较为平稳, 青贮玉米和小麦基本呈增长趋势, 马铃薯经济效益波动较为剧烈, 水稻和玉米效益波动相对较小。就苜蓿而言, 2010年其纯收益为11 107.20 CNY· hm-2, 2011年有所增长, 为11 821.50 CNY· hm-2, 虽然2012年有所下降, 但幅度并不大, 2014年下降为9 301.80 CNY· hm-2; 黑麦草波动幅度不大, 与青贮玉米一样, 近年呈现增长态势。从粮食作物来看, 经济效益最好的马铃薯, 2010年纯收益达到20 447.25 CNY· hm-2, 2011年和2012年下降幅度大, 2013年又升至27 101.70 CNY· hm-2, 2014年下降为17 676.75 CNY· hm-2, 其波动幅度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从水稻来看, 2010-2012年纯收益呈增长趋势, 但2013年下降幅度大, 较2012年下降了37.92%, 2014年又处在较高水平, 为12 066.15 CNY· hm-2, 与2012年基本持平。2014年玉米纯收益存在大幅下降趋势, 仅为5 289.90 CNY· hm-2。总体来看, 所有作物中苜蓿和马铃薯的经济效益更具优势, 但马铃薯经济效益不稳定。

3.2 成本项目比较

从各类作物的成本项目来看, 小麦和苜蓿所需总成本最小, 黑麦草和青贮玉米最大, 其它作物总成本居中。从近年调研数据看, 黑麦草和青贮玉米的总成本分别以14 835.75和12 528.75 CNY· hm-2, 列居各类作物中的第一和第二位; 其次为马铃薯和水稻, 分别为10 187.40和10 044.15 CNY· hm-2; 再者为玉米(8 575.50 CNY· hm-2)和苜蓿(7 714.20 CNY· hm-2); 小麦的总成本最低, 仅为7 255.80 CNY· hm-2。黑麦草和青贮玉米总成本中, 人工费和地租是占比最大的两个部分。

具体而言, 马铃薯所需种子费最高, 达到了2 863.05 CNY· hm-2, 除了小麦的1 119.15 CNY· hm-2, 其它作物均未超过1 000 CNY· hm-2, 水稻种子费最低, 仅为659.55 CNY· hm-2。人工成本方面, 黑麦草、青贮玉米和水稻较高, 分别达到6 569.10、4 180.65和3 190.20 CNY· hm-2, 小麦和苜蓿人工费最低, 仅为1 611.00和1 630.05 CNY· hm-2。玉米所需肥料费最高, 为2 159.10 CNY· hm-2; 苜蓿最低, 仅为1 269.75 CNY· hm-2; 其它作物肥料费均超过了1 500 CNY· hm-2。从水电费投入来看, 苜蓿以1 472.40 CNY· hm-2排在第一位, 黑麦草、马铃薯和青贮玉米相对较低, 分别为214.20、334.35和405.45 CNY· hm-2。从机械费来看, 水稻、青贮玉米和马铃薯三者很高, 分别为2 178.30、1 850.55和1 884.75 CNY· hm-2; 黑麦草和小麦所需机械投入最低, 分别为1 076.55和1 228.65 CNY· hm-2。其它费用方面, 黑麦草和青贮玉米以其庞大的土地租金排在前面, 分别为4 587.60和3 515.70 CNY· hm-2; 马铃薯、小麦以及苜蓿所需投入的其它费用较低, 分别为472.65、636.00和1 025.25 CNY· hm-2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基于调研数据, 测算得出主要牧草与粮食作物的成本收益信息, 对其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1)2014年苜蓿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 黑麦草和青贮玉米的纯收益和收益率有所增长。2010-2013年苜蓿纯收益的增加主要来自单位产出的增加, 以及价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2014年有所下降, 主要原因是产量下降, 且地租等生产成本增加。从生产层面来看, 随着苜蓿产业的不断发展, 生产者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使得单位产量不断增加; 而2014年产量降低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苜蓿生产的周期性, 苜蓿属多年生植物, 一定年限后需要重新播种, 新种苜蓿可能拉低平均产量。从市场价格来看, 国内饲料市场供给短缺的现状使苜蓿价格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收益率下降主要是因为苜蓿生产成本的上升, 尤其是肥料、水电、土地和机械成本的上涨。黑麦草鲜草价格近年基本保持不变, 保持在0.23 CNY· kg-1的水平及以上, 但产量的上升是确保纯收益上涨的主要因素; 从其成本来看, 近年来涨幅很小。青贮玉米价格有所上涨, 2014年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但从纯收益和收益率角度看, 青贮玉米和黑麦草大致呈现增长的态势。2)苜蓿的纯收益和收益率要高于黑麦草和青贮玉米; 马铃薯和苜蓿的经济效益更具优势, 种植小麦经济效益较差。相比较而言, 苜蓿属于优质牧草, 其市场需求较大, 市场价格较黑麦草和青贮玉米更具优势。从成本来看, 苜蓿的单位成本要远低于黑麦草和青贮玉米, 除水电费明显高于后两者外, 其它各类成本费用都相对较低或基本持平。人工费和其它费用(主要是土地租金)是影响黑麦草和青贮玉米纯收益和收益率处在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从牧草与粮食作物成本收益比较来看, 马铃薯的纯收益最高, 其次为苜蓿和水稻, 小麦纯收益最低。从收益率来看, 马铃薯最高, 其次为苜蓿, 小麦和青贮玉米的最低。马铃薯由于其产量及部分年份价格较高, 使得其纯收益高, 但从时间上看, 其收益并不稳定, 部分年份落差较大, 会对生产者的生产效益、生产稳定性和积极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与马铃薯一样, 玉米和水稻的收益也存在较大波动。相比较而言, 苜蓿和马铃薯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优势, 青贮玉米和黑麦草经济效益优势并不明显。3)黑麦草和青贮玉米人工和土地成本更高; 苜蓿水电费最高。黑麦草和青贮玉米样本主要来自西南地区, 由于地势问题, 西南地区牧草产业尚无法实现机械化, 牧草种植和刈割等主要依靠人工进行, 因此其劳动力成本比其它作物更高。另外, 西南地区土地资源较为稀缺, 土地成本较高, 制约着牧草产业发展。苜蓿主要种植在北方, 北方地势平坦, 苜蓿生产机械化作业具备优势, 其机械化程度要比黑麦草和青贮玉米更高, 相比较而言, 其人工成本并不高。但与传统的优势粮食作物相比较, 苜蓿产业起步较晚, 其机械化水平仍旧没有达到粮食作物同等水平, 因此其机械费要低于水稻、马铃薯和玉米等。水电费苜蓿最高, 说明当前苜蓿生产地质条件并不理想, 需要诸多水电费。

4.2 建议

4.2.1 合理配置耕地资源, 全面扶持我国牧草产业发展 牧草是草食畜牧业的基础, 特别是近年来牛羊肉价格急剧上涨, 奶业问题频繁出现, 牧草尤其是苜蓿的市场需求巨大。从国际贸易情况看, 虽然牧草进口量不断增长, 但依旧无法满足国内畜牧业尤其是奶业生产的持续需求, 国际贸易贡献力度不足。从国内饲料市场的迫切形势以及种植牧草的经济效益看, 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全面推动我国牧草产业的发展, 增加牧草特别是苜蓿等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 鼓励地方政府和农牧民将优质耕地从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经营中让出一部分出来种植牧草, 尤其是种植苜蓿等优质牧草。这样, 不仅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还能缓解国内饲料市场窘境, 提升畜产品质量, 保障粮食和食物安全。

4.2.2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推行“ 粮经饲草” 四元种植结构 在当前传统的“ 粮+经+饲” 三元种植结构中, 牧草产业的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应该从国家政策层面把握农业产业结构, 全面推行“ 粮+经+饲+草” 四元种植结构。为确保新兴的牧草产业得到稳步发展, 应关注国家政策走向, 积极开展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青贮玉米收储补贴试点和种养结合草食畜牧业发展试点, 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加大南方地区草山草坡开发利用力度, 做好北方地区天然草地和栽培草地建设工作, 确保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足量供应。

4.2.3 建立健全牧草生产资料补贴制度 从苜蓿生产看, 人工、肥料、机械和水电投入很高, 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 这也间接反映了苜蓿种植对田间管理、规模化、机械化及优质耕地的迫切需要。另外, 从黑麦草和青贮玉米的生产成本看, 人工费和土地租金所占比重最大, 可见, 在南方发展牧草, 其机械化程度不高,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进行生产; 由于耕地紧缺, 地租也较高。因此, 有必要建立健全牧草生产资料补贴制度, 重点对苜蓿进行人工、机械、肥料和水电等方面的补贴, 对黑麦草和青贮玉米生产进行人工和地租补贴, 同时, 要兼顾其它生产要素的补贴。此外, 与传统粮食作物相比, 牧草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 应扶持一批农机企业, 鼓励研发和推广适合国内不同地区的牧草生产机械, 以尽快实现国内牧草的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 提升牧草产业国内和国际竞争力。另外, 需要从国家政策层面, 探索性地推行牧草种植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 扩大补贴范围, 提高补贴标准, 补贴向主产区、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王明利, 张英俊, 杨春. 我国牧草产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与政策建议. 中国牧草产业经济2010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本文引用:1]
[2] 王明利. 推动苜蓿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奶业. 农业经济问题, 2010(5): 22-26.
Wang M L. Comprehensively upgrade the dairy industry in China through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lfalfa industry.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0(5): 22-26.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3] 杨春, 王明利. 我国的苜蓿生产与奶业发展——草畜结合是推进发展的关键. 中国畜牧杂志, 2011(16): 14-21.
Yang C, Wang M L. The production of alfalf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airy in China: forage and livestock integration is the key to promoting development.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11(16): 14-21.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4] 王明利, 杨春, 胡向东, 石自忠. 关于苜蓿产业发展对粮食安全影响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草业科学, 2012, 29(12): 1936-1940.
Wang M L, Yang C, Hu X D, Shi Z Z. Conception of alfalfa industry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on food security.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2, 29(12): 1936-1940.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5] 张英俊, 任继周, 王明利, 杨高文. 论牧草产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发展布局.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 15(4): 61-71.
Zhang Y J, Ren J Z, Wang M L, Yang G W. Discussion on the 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distribution of forage industry in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15(4): 61-71.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6] 李正春, 杨永林, 孟季蒙, 李国庆. 青贮玉米的种植、利用及经济效益. 草业科学, 2006, 23(10): 53-56. [本文引用:1]
[7] 陈自胜, 孙中心, 徐安凯. 青贮玉米及其经济效益. 吉林农业科学, 2000, 25(4): 41-44. [本文引用:1]
[8] 王明利. 有效破解粮食安全问题的新思路: 着力发展牧草产业. 中国农村经济, 2015(12): 63-74.
Wang M L. A new approach to ensuring China’s food security: developing forage industry.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5(12): 63-74.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9] 王国刚, 王明利, 王济民, 杨春, 汪武静. 中国南方牧草产业发展基础、前景与建议. 草业科学, 2015, 32(12): 2114-2121.
Wang G G, Wang M L, Wang J M, Yang C, Wang W J. Foundation, prospect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age industry in southern China.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5, 32(12): 2114-2121.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0] 朱志明, 徐玉鹏, 闫旭东. 北方农区苜蓿、小黑麦+玉米青贮生产模式的效益分析. 草业科学, 2001, 18(4): 14-17.
Zhu Z M, Xu Y P, Yan X D. Economic comparison of alfalfa, common rye+corn silage production model.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1, 18(4): 14-17.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1] 朱新强, 王晓力, 王春梅, 张茜. 甘肃省苜蓿种植现状及成本收益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4, 34(6): 63-67.
Zhu X Q, Wang X L, Wang C M, Zhang X.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and cost benefit of alfalfa in Gansu Province. China Herbivore Science, 2014, 34(6): 63-67.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2] 刘会芳, 南志标, 唐增, 王丽佳. 苜蓿、小麦、玉米经济效益比较. 草业科学, 2016, 33(5): 990-995.
Liu H F, Nan Z B, Tang Z, Wang L J. Comparison of economic benefit of alfalfa, wheat and maize: A case study in Gansu Province.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6, 33(5): 990-995.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3] 石自忠, 王明利. 苜蓿与竞争农作物投入产出的比较. 草业科学, 2013, 30(8): 1259-1265.
Shi Z Z, Wang M L. Input and output comparison between alfalfa and its competitive crops.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3, 30(8): 1259-1265.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4] 王明利. 中国牧草产业经济2012.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本文引用:1]
[15] 王涵, 于卫平, 何连, 赵萍. 宁夏地区种植苜蓿、青贮玉米的效益分析. 草业科学, 2005, 22(1): 52-55.
Wang H, Yu W P, He L, Zhao P. Benefit analysis of growing alfalfa and silage maize in Ningxia.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5, 22(1): 52-55.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6] 张洁冰. 甘肃省苜蓿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兰州: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Zhang J B.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edicago sativa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Master Thesis. Lanzhou: Lanzhou University, 2015.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7] 刘玉凤, 王明利, 石自忠, 王宏宇. 我国苜蓿产业技术效率及科技进步贡献分析. 草业科学, 2014, 31(10): 1990-1997.
Liu Y F, Wang M L, Shi Z Z, Wang H Y. Analysis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echnical progress contribution of alfalfa production.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4, 31(10): 1990-1997.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8] 张卫建, 郑建初, 江海东, 冯金侠, 吴魁, 何龙兴, 李小妹, 秦君明. 稻/草-鹅农牧结合模式的综合效益及种养技术初探. 草业科学, 2001, 18(5): 17-21.
Zhang W J, Zheng J C, Jiang H D, Feng J X, Wu K, He L X, Li X M, Qin J M. Comprehensive effects and cropping-feeding techniques in cropping-livestock system of rice/ryegrass-goose.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1, 18(5): 17-21.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9] 王静, 郭铌, 韩天虎, 孙斌. 退牧还草工程生态效益评价——以甘肃省玛曲县和安西县为例. 草业科学, 2008, 25(12): 35-40.
Wang J, Guo N, Han T H, Sun B. Ecological benefit assessment of grassland restoration project: a case study of Maqu and Anxi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8, 25(12): 35-40.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20] 余醉, 李建龙, 李高扬. 利用多年生牧草生产燃料乙醇前景. 草业科学, 2009, 26(9): 62-69.
Yu Z, Li J L, Li G Y. Prospect of producing bio-ethanol fuel from perennial forage.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9, 26(9): 62-69.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21] 高雅, 林慧龙. 草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草业学报, 2015, 24(1): 141-157.
Gao Y, Lin H L. The developmental status and potential of grass-based agricultur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15, 24(1): 141-157.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