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草甸土壤微量元素分布及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邓邦良, 袁知洋, 郭晓敏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通讯作者:郭晓敏(1956-),女,江西南昌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林木营养与施肥、经济林培育、地力维持、植被恢复、城市林业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gxmjxau@163.com

第一作者:邓邦良(1990-),男,江西南昌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土壤生态、养分及植被恢复研究。 E-mail:1178156906@qq.com

摘要

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的供给水平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通过研究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Fe、Cu、Mn、Zn、B的分布特征以及对人为干扰的响应,发现有效态Fe、Cu、Mn、Zn、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9.15、0.94、3.73、1.60、0.28 mg·kg-1,有效态Fe、Cu、Zn、B随海拔增加并未有显著增加或减少的规律,0-20 cm土层的有效态Mn随海拔增加有显著( P<0.05)减少趋势。有效态Fe、Mn、Zn具有空间异质性。0-20和20-40 cm土层,有效态Cu都对人为干扰响应敏感( P<0.05),且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加,有效态Cu含量呈现富集现象,最大富集率分别为139.5%和181.8%。

关键词: 武功山; 草甸; 微量元素; 海拔; 人为干扰
中图分类号:S8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15)10-1555-07 doi: 10.11829\j.issn.1001-0629.2014-0453
Microelement distributions and responses to human disturbance in meadow soil of Wugong Mountain
DENG Bang-liang, YUAN Zhi-yang, GUO Xiao-min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GUO Xiao-min E-mail:gxmjxau@163.com
Abstract

The supply of available soil microelement will affect the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lant.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vailable soil microelement Fe, Cu, Mn, Zn, and B and its response to disturbance in the meadow soil of Wugong Mounta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available Fe, Cu, Mn, Zn, and B were 169.15, 0.94, 3.73, 1.60, and 0.28 mg·kg-1, respectively, and available Fe, Cu, Zn, and B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 and available Mn at 0―20 cm soil layer had a significant ( P <0.05) de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 Available Fe, Mn, Zn had spatial heterogeneity. Available Cu was sensitive response to human disturbance at both 0-20 cm and 20-40 cm soil layer, and the enrichment of available Cu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gree of human disturbance with the biggest enrichment 139.5% and 181.8%, respectively.

Keyword: wugong mountain; meadow; microelement; altitude; human disturbance

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有Fe、Cu、Mn、Zn、B、Mo等, 参与植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 是组成植物体内某些酶和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1]。土壤中植物必需微量元素 Fe、Cu、Mn、Zn、B等的供给水平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主要与土壤母质类型、成土过程、培肥条件、有机质含量、氧化还原状况和pH等综合因素有关[2, 3]。在我国南方地区, 由不同成土母质发育而来的土壤, 部分微量元素有效性极低, 是南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养分限制因子[4]

武功山山地草甸, 作为南方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最广的草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 在全球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现阶段, 对干扰造成草地退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NPK[5, 6, 7]、微生物和酶[8, 9]、物理性质[5]、细根[5]、植物多样性[10]、生物量[11]、碳氮循环[12]等方面; 而土壤微量元素的研究却主要集中在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和有效性[3], 以及微量元素与pH、有机质关系等方面[13, 14]。但是研究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与干扰的响应机制, 特别是人为干扰对山地草甸区域有效态微量元素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分析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与海拔和干扰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探索有效态微量元素对海拔和干扰的敏感性, 以期能为武功山山地草甸植被保护及修复等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自然概况

武功山山地草甸位于萍乡市芦溪县东南边境, 介于114° 10'-114° 17' E, 27° 25'-27° 35' N, 集中在海拔1 600~1 900 m范围内, 地处江西西部, 地跨吉安市安福县、萍乡市的芦溪县、宜春市袁州区三地的风景名胜区。土壤为花岗岩发育而来的山地草甸土, 由于枯枝落叶丰富以及低温等因素, 有机物腐烂分解缓慢, 土层浅薄, 色泽黝黑, 干后成块。在草甸上, 主要优势种是芒(Miscanthus sinensis)、其次是野古草(Arudinella hirta)作为亚优势种、伴生种有黄海棠(Hypericum ascyron)、白舌紫菀(Aster baccharoides)等植物。草甸主要集中在海拔1 600~1 900 m。

1.2 试验方法

1.2.1 取样设计 对于干扰造成的草地退化的等级划分, 主要是以草地类型[12]、植被盖度[10]、放牧强度[5]、生物多样性[8]、植被类型[11]等指标来划分。本研究根据武功山游人踩踏造成草甸退化的现象, 应用植被盖度指标划分了4个不同退化等级。分别为“ 无干扰或无退化(CK)” (植被总盖度100%)、“ 人为轻度干扰或轻度退化(L)” (60%< 植被总盖度< 90%)、“ 人为中度干扰或中度退化(M)” (30%< 植被总盖度< 60%)、“ 人为重度干扰或重度退化(H)” (植被总盖度< 30%)。

2013年8月, 在武功山最高峰1 900 m的金顶峰 (27° 26' N, 114° 07' E) 区域附近采样, 选择样地坡向朝南一侧山脉, 在海拔1 600~1 900 m范围内划分出3个区组, 每个区组在每隔50 m的海拔, 选择一个无干扰或无退化的样地, 每个区组设置7个海拔处理, 共21个样地, 每个样地的面积为10 m× 10 m, 用于探究海拔对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金顶附近的高山草甸集中在1 600~1 900 m, 而金顶的高山草甸的植被破坏主要在1 800 m左右的游步道, 其中1 900 m样地太少不具代表性, 1 800 m以下干扰程度比较少, 所以在研究不同人为干扰对微量元素的含量影响时采用的海拔高度是1 850 m。样地设置同样是在武功山最高峰1 900 m的金顶峰 (27° 26' N, 114° 07' E) 区域附近采样, 选择样地坡向朝南一侧山脉, 在1 850 m海拔处划分出3个区组, 每个区组中包含“ 无干扰或无退化(CK)” 、“ 人为轻度干扰或轻度退化(L)” 、“ 人为中度干扰或中度退化(M)” 、“ 人为重度干扰或重度退化(M)” 4种试验处理, 共12个样地, 每个样地的面积为10 m× 10 m, 用于探究人为干扰对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五点取样法。在整个10 m× 10 m的样地设置1个中心点, 另外4个点为中心点和对角线的中点。所在样地的每一样方的土壤分上下两层( 0-20和20-40 cm) 进行取样, 将这5个样点的每层土样约1 kg土壤进行同层混匀带回实验室。

1.2.2 测定与统计方法 速效铜、铁、锰、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有效硼采用姜黄素比色法[3]。数据分析采用DPS 7.05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采用Origin 8.1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海拔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分布格局

2.1.1 不同海拔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Fe分布格局 土壤有效态Fe平均含量为169.15 mg· kg-1。在0-20 cm土层, 虽然海拔对有效态Fe的影响显著(P< 0.05), 但是随海拔增加不呈现递增或递减的规律; 在20-40 cm土层, 海拔对有效态Fe的影响不显著(P> 0.05)。有效态Fe主要受pH影响[3], 通过调查, 武功山草甸的pH值介于4.08~5.87, 属于酸性土壤。复杂的山地水文条件, 形成的土壤pH差异造就了土壤有效态Fe含量的多变性(图1)。

图1 不同海拔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Fe分布格局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土层不同海拔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差异显著(P< 0.05), 不同的大写字母表示同一土层不同海拔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差异极显著(P< 0.01)。下同。
Fig.1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vailable soil Fe along an altitude gradient
Note: Different lower case and capital letters for the same soil layer indicat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altitudes at 0.05 and 0.01 level, respectively. The same below.

2.1.2 不同海拔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Cu分布格局 土壤有效态Cu平均含量为0.94 mg· kg-1。在0-20 cm以及20-40 cm土层, 海拔都对有效态Cu的含量影响显著(P< 0.01)。全Cu含量与土壤母质类型、腐殖质量、成土过程和培肥条件等有关, 而有效态Cu与全Cu的相对分配比率取决于矿物质种类结构、母质、土壤有机质含量等[3]。虽然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 海拔间都具有显著差异, 但是没有随海拔变化显著上升或者下降的趋势, 很难找到有效态Cu与海拔变化的规律, 这可能和局部有机质含量差异有关(图2)。

图2 不同海拔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Cu分布格局Fig.2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vailable soil Cu along an altitude gradient

2.1.3 不同海拔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Mn分布格局 土壤有效态Mn平均含量为3.73 mg· kg-1。在0-20以及20-40 cm土层, 海拔都对有效态Mn的含量影响显著(P< 0.05)。其中0-20 cm土层, 有效态Mn的含量随着海拔增加有减少的趋势, 由于土壤中Mn的总含量因母质的种类、质地、成土母质以及土壤的酸度、有机质的积累程度而异, 其中有效态Mn受pH、氧化还原状况、有机质等综合影响[3], 所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和低海拔温度高, 植被生长较高海拔旺盛, 有机质积累程度较高有关。通过分析可以得出, 0-20 cm有效态Mn对海拔变化敏感, 且随着海拔增加, 呈现减少的趋势(图3)。

图3 不同海拔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Mn分布格局Fig.3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vailable soil Mn along an altitude gradient

2.1.4 不同海拔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Zn分布格局 土壤有效态Zn平均含量为1.60 mg· kg-1。在0-20 cm以及20-40 cm土层, 海拔对有效态Zn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 0.05)。土壤含Zn量与成土母质中的矿物种类及其风化程度有关, 在成土母质相似的武功山草甸区域[3], 有效态Zn对海拔变化不敏感(图4)。

图4 不同海拔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Zn分布格局Fig.4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vailable soil Zn along an altitude gradient

2.1.5 不同海拔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B分布格局 土壤有效态B平均含量为0.28 mg· kg-1。在0-20 cm以及20-40 cm土层, 海拔对有效态B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 0.05)。有效态B主要受土壤质地、pH等影响, 当土壤pH低于7时, 溶液中B主要以H3BO3形态存在, 很少被土壤粘粒吸附[3], 所以在土壤质地相似、pH为酸性的武功山草甸区域内, 有效态B对海拔变化不敏感(图5)。

图5 不同海拔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B分布格局Fig.5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vailable soil B along an altitude gradient

2.2 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分布

土壤有效态Fe、Mn、Zn元素具有空间异质性。其中, Fe元素0-20 cm土壤(161.3 mg· kg-1)显著(P< 0.05)低于20-40 cm土壤(177.0 mg· kg-1), 这可能与山地草甸降水淋溶有关, 降水能够促进土壤脱硅富铝铁化, 呈现上层土壤Fe含量高于下层土壤; Mn、Zn元素0-20 cm土壤(分别为5.9、2.1 mg· kg-1)均显著高于20-40 cm土壤(分别为1.6、1.1 mg· kg-1), 其他元素差异不显著(P> 0.05), 这可能和草甸植被为草本, 根系较浅有关, 有效态微量元素Mn、Zn主要集中在上层土壤(图6)。

图6 不同土层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分布格局
注:不同小写字母和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同一元素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P< 0.05)和极显著(P< 0.01)。
Fig.6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vailable soil across different soil layer
Note: Different lower case and capital letters for the same available soil microelement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soil layer at 0.05 and 0.01 level, respectively. The same below.

2.3 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不同人为干扰程度对土壤有效态Fe、Mn、Zn、B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 0.05)。但是, 不同人为干扰程度对0-20 cm以及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态Cu的含量影响都差异显著(P< 0.05), 在0-20 cm土层, 有效态Cu在中度干扰(M)最大(1.03 mg· kg-1), 比无干扰(CK)含量(0.43 mg· kg-1)高139.5%; 在20-40 cm土层, 有效态Cu在重度干扰(H)最大(0.93 mg· kg-1), 比无干扰(CK)含量(0.33 mg· kg-1)高181.8%, 且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加, 有效态微量元素Cu的含量呈现富集现象, 这可能和人为踩踏造成植被盖度减少, 在土壤中的Cu元素, 随着植被减少, 吸收量减少, 持续在土壤中富集有关(图7)。

图7 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注:CK、L、M、H分别表示无干扰或无退化、人为轻度干扰或轻度退化、人为中度干扰或中度退化及人为重度干扰或重度退化。
Fig.7 Available soil microelement response to human disturbance
Note: CK, no disturbance or no degradation; L, light disturbance intensity of light degradation; M, moderate disturbance intensity or moderate degradation; H, high disturbance intensity or high degradation.

3 讨论与结论

海拔差异主要体现在温度、降水等方面的不同。在仅仅300 m海拔跨度的武功山草甸范围(1 600~1 900 m), 则主要体现在温度的差异, 然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主要与土壤母质类型、成土过程、培肥条件、有机质含量, 氧化还原状况、pH等综合因素有关[2, 3], 和温度的关系不是特别明显, 这也就是有效态Fe、Cu、Zn、B随海拔变化没有显著增加或者减少的原因。

空间异质性, 主要是由于山地草甸植被根系浅, 加上降水淋溶差异, 形成了有效态Fe、Mn、Zn元素的空间异质性。干扰, 一方面增大了土壤容重, 降低了土壤的孔隙度, 导致土壤紧实, 通透性下降, 从而降低植物根系呼吸作用[15], 间接影响了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另一方面, 干扰降低了微生物代谢活动以及改变了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组成[8, 15, 16], 进而降低了大部分土壤酶活性[9, 16], 使得生物活性降低, 造成土壤胶体物质减少, 破坏了微团聚体胶结形成较大粒径的粗团聚体。由于土壤粗团聚体的物理保护对有机碳积累起着重要的作用[17, 18], 进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从而影响有机质对微量元素的吸附作用[19]。所以, 干扰通过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 造成生物量减少[11, 20], 土壤的有效固碳能力降低, 土壤组成成分的保护和稳定作用减弱, 进而影响土壤对养分的释放与吸收[21], 可能间接造成了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发生改变。有研究表明, 人为干扰对土壤微量元素Cu、Zn等具有蓄积增加的趋势[22, 23, 24], 这与本研究得出的土壤有效态Cu受人为干扰影响程度的增加有显著富集的现象比较吻合。但是, 在东祁连山退化高寒草甸, 速效Zn以极度退化高寒草甸草地较高, 速效Fe和速效Mn随着退化程度加深含量下降较大[25], 这与本研究得出的干扰对有效态微量元素Fe、Mn、Zn、B无显著影响的结果不一样, 这可能和干扰程度划分依据和样地植被类型和气候条件差异性有关。

综上, 在海拔落差只有300 m的武功山山地草甸范围内, 除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态Mn随海拔增加而显著减少外, 有效态Fe、Cu、Zn、B随海拔增加没有显著性增加或减少规律。有效态Fe、Mn、Zn具有空间异质性。土壤有效态Cu对人为干扰响应敏感, 且随着人为干扰程度增加, 有效态Cu含量呈现富集现象。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安玉亭. 喀斯特山地不同人工林微量元素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江苏: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2013: 1-32. [本文引用:1]
[2] 张永娥, 王瑞良, 靳绍菊. 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土壤肥料, 2005(5): 35-37. [本文引用:2]
[3]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第三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1-495 [本文引用:9]
[4] 董国政, 刘德辉, 姜月华, 陶于祥. 湖州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有效性评价[J]. 土壤通报, 2004(4): 474-478. [本文引用:1]
[5] 王长庭, 王启兰, 景增春, 冯秉福, 杜岩功, 龙瑞军, 曹广民. 不同放牧梯度下高寒小嵩草草甸植被根系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J]. 草业学报, 2008(5): 9-15. [本文引用:4]
[6] 孙宗玖, 朱进忠, 张鲜花, 郑伟, 靳瑰丽, 古伟容. 放牧强度对昭苏草甸草原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3, 30(7): 987-993. [本文引用:1]
[7] 李强, 宋彦涛, 周道玮, 王敏玲, 陈笑莹. 围封和放牧对退化盐碱草地土壤碳、氮、磷储量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4, 31(10): 1811-1819. [本文引用:1]
[8] 顾爱星, 范燕敏, 武红旗, 朱进忠, 靳瑰丽, 热孜万古丽. 天山北坡退化草地土壤环境与微生物数量的关系[J]. 草业学报, 2010, 19(2): 116-123. [本文引用:3]
[9] 牛得草, 江世高, 秦燕, 张宝林, 曹格图, 傅华. 围封与放牧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3, 30(4): 528-534. [本文引用:2]
[10] 纪磊, 干友民, 罗元佳, 成平, 冯国英, 马超. 川西北不同退化程度高山草甸和亚高山草甸的植被特征[J]. 草业科学, 2011, 28(6): 1101-1105. [本文引用:2]
[11] 周华坤, 赵新全, 温军, 陈哲, 姚步青, 杨元武, 徐维新, 段吉闯. 黄河源区高寒草原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J]. 草业学报, 2012, 21(5): 1-11. [本文引用:3]
[12] Li Y Y, Dong K S, Liu L S, Zhou K H, Gao Z Q, Cao M G, Wang X X, Su K X, Zhang Y, Tang L, Zhao D H, Wu Y X. Seasonal changes of CO2, CH4 and N2O flux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alpine grassland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of China[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5, 80: 306-314. [本文引用:2]
[13] 于君宝, 王金达, 刘景双, 齐晓宁, 王洋. 典型黑土pH值变化对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16(2): 93-95. [本文引用:1]
[14] 向万胜, 李卫红. 湘北丘岗地区红壤和水稻土微量元素的有效性研究[J]. 土壤通报, 2001(1): 44-46. [本文引用:1]
[15] 熊莉, 徐振锋, 吴福忠, 杨万勤, 殷睿, 李志萍, 倪祥银, 熊海涛. 踩踏对亚热带沟叶结缕草草坪冬季休眠期土壤呼吸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4, 23(2): 83-89. [本文引用:2]
[16] 胡雷, 王长庭, 王根绪, 马力, 刘伟, 向泽宇. 三江源区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J]. 草业学报, 2014, 23(3): 8-19. [本文引用:2]
[17] 周萍, 宋国菡, 潘根兴, 李恋卿, 张旭辉. 南方三种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Ⅰ. 团聚体物理保护作用[J]. 土壤学报, 2008(6): 1063-1071. [本文引用:1]
[18] 周萍, 宋国菡, 潘根兴, 李恋卿, 张旭辉. 三种南方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Ⅱ. 团聚体内有机碳的化学结合机制[J]. 土壤学报, 2009(2): 263-273. [本文引用:1]
[19] 章程, 谢运球, 吕勇, 曹建华. 广西弄拉峰丛山区土壤有机质与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态[J]. 中国岩溶, 2006(1): 63-66. [本文引用:1]
[20] 呼格吉勒图, 杨劼, 宝音陶格涛, 包青海. 不同干扰对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9, 18(3): 6-11. [本文引用:1]
[21] 周萍, 潘根兴, 李恋卿, 张旭辉. 南方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Ⅴ. 碳输入与土壤碳固定[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18(12): 4260-4268. [本文引用:1]
[22] 李天才, 曹广民, 柳青海, 周国英, 师生波, 张德罡. 青海湖北岸退化与封育草地土壤与优势植物中四种微量元素特征[J]. 草业学报, 2012, 21(5): 213-221. [本文引用:1]
[23] 王祖伟, 徐利淼, 张文具. 土壤微量元素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对应关系[J]. 土壤通报, 2002, 33(4): 303-305. [本文引用:1]
[24] 侯红波. 丘陵茶园土壤和茶叶中微量元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D]. 湖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13: 1-43. [本文引用:1]
[25] 张生楹, 张德罡, 柳小妮, 陈建纲, 徐长林, 段春华. 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 草业科学, 2012, 29(7): 1028-1032.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