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草产业现状及转型发展对策
王红霞1, 曹志东2, 向金城1, 付萍1
1.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10
2.定西市畜牧兽医局,甘肃 定西 743000
通讯作者:向金城(1963-),男,甘肃临洮人,农业推广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人工种草、草原资源调查等草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xiangjinchenggs@163.com

第一作者:王红霞(1977-),女,甘肃静宁人,高级畜牧师,本科,主要从事草原监测、草地资源普查工作。E-mail:403005977@qq.com

摘要

通过对定西市草产业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定西市草产业要实现转型发展,尚存在天然草原退化严重、人工种草良种率低、草产品加工业层次较低、运作模式不规范等问题。并提出,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科学规划,从战略高度确立草产业的重要地位;加大科技创新与研发,提高科技对产业的支撑水平;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草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产业发展,优化发展模式,提高产业效益共5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定西市; 草产业; 转型发展; 天然草原; 栽培草地; 草产品; 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18)07-1811-07
Present situation of grass industr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in Dingxi
Wang Hong-xia1, Cao Zhi-dong2, Xiang Jin-cheng1, Fu Ping1
1.Gansu Provincial Grassland Techniques Extension Station, Lanzhou 730000, Gansu, China
2.Dingxi Animal and Veterinary Bureau, Dingxi 743000, Gansu,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Xiang Jin-cheng E-mail:xiangjinchenggs@163.com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grass industry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problems that hinder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Dingxi. The problems include serious degeneration of natural grassland, low ratio of high quality varieties for artificial grass, reduced industrial processing capacity of grass products, and non-standard operation mode. Five proposals are suggested to enhance grass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to maintain regional ecological equilibrium, allow scientific planning, establish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grass industry from the strategic height, increa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enhance industrial support, recommend a modern administration system to enhanc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ing of grass products, mobilize various forces to boos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optimize the pattern of development to enhance industrial benefits.

Key words: Dingxi; grass industry;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grassland; artificial grassland; grass products; management mode

草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基础, 是融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于一体的新兴产业[1]。大力发展草产业对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畜产品质量和繁荣地方经济等方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 地处黄土高原西部边缘和西秦岭末端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干旱少雨是其基本气候特征, 沟壑纵横地表破碎是其基本地貌特征, 水土流失已成为困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问题[3]。长期以来, 当地人民通过兴修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但仍未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这是因为黄土高原干旱少雨、雨热不同期的自然禀赋不适合发展粮食产业, 但草产业能人为做到水热耦合,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治理水土流失, 同时通过种草养畜, 可有效延伸产业链条, 提高产业附加值,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生态、社会效益[4]。然而,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深度变化, 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为特征的现代草产业发展迅猛, 原来零星种植、管理粗放、粗浅加工、布局不科学等传统做法已不能适应现代草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 在国家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常态下, 定西草产业要实现新的突破, 必须实施转型发展, 转型发展已成为定西草产业面临的主要任务。为了正确指导和积极稳妥地推进这一转型过程, 有必要对定西草产业现状、存在问题、转型意义及对策进行全面分析。

1 草产业发展现状
1.1 天然草原资源现状

定西市境内有天然草原70.7万hm2, 其中可利用的天然草原面积65.1万hm2, 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2.5%, 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全市草原可分为6个草原类型(表1), 其中北部以温性草原为主体, 南部以山地草甸为主体。有植物90科320属650种, 其中饲用植物500种, 主要以禾本科、豆科、莎草科为主, 这些饲用植物是宝贵的饲草资源[5]。根据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调查, 北部温性草原盖度为25%~50%, 草层高度2~80 cm, 干草产量570~780 kg· hm-2; 南部山地草甸盖度为68%~84%, 草层高度17~30 cm, 干草产量1 302~2 968 kg· hm-2。全市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为127.78万羊单位。

表1 定西市各县区不同草原类型面积统计 Table 1 Area of different grassland classification in different counties of Dingxi hm2
1.2 栽培草地现状

定西市是陇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 Longzhong’ )、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 ‘ Gansu’ )、岷山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 Minshan’ )、岷山猫尾草(Phleum pretense ‘ Minshan’ )的原产地, 是全省牧草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市州之一。2016年, 全市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21.3万hm2, 其中紫花苜蓿8.7万hm2、红豆草7.8万hm2、红三叶1.7万hm2、猫尾草0.6万hm2(表2)。以燕麦(Avena sativa)为主的一年生牧草面积每年保持在4.3万hm2左右(表3)。全市玉米(Zea mays)种植面积14.67万hm2, 其中订单青饲玉米3.33万hm2。全市栽培草地年产鲜草总量600万 t左右。定西市安定区和通渭县是陇中苜蓿和红豆草种子的传统产区, 但无专业化牧草种子生产基地, 种子生产由产区农户根据市场需要来完成。国家项目建设用种及草产品加工企业种草用种以进口或周边地区调入为主, 草坪草种子生产在定西市尚处空白[6]

表2 2016年定西市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与产量 Table 2 Reserved area and yield of perennial forage in Dingxi in 2016
1.3 草产品加工现状

全市有草产品加工企业16家, 有草加工生产线14条, 产品有五大系列五大类(表4), 年生产能力超过180万t。草产品加工由原来的草粉、草颗粒为主发展到如今的以裹包青贮苜蓿、燕麦、玉米等系列产品为主, 裹包青贮饲草物流配送逐渐取代传统的窖池玉米青贮, 2016年全市加工裹包青贮饲草99.37万t。以安定区的民祥牧草公司为例, 该企业由最初生产草粉、草块和草颗粒系列产品发展到目前利用裹包技术生产苜蓿、燕麦和玉米等商品青贮饲草, 并研发了一系列功能性产品, 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部分干草产品出口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在民祥牧草公司带动下, 一些有实力的合作社也纷纷投资建厂开展饲草裹包青贮业务, 使安定区裹包青贮能力超过100万t。安定区饲草加工业已在全国造成一定影响, 成为定西的一张名片, 与马铃薯产业、中药材产业一道闻名遐迩[7]

表3 2016年定西市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与产量 Table 3 Planted area and yield of annual forage in Dingxi in 2016

地处定西市南部的岷县, 自2000年以来, 在国家项目及扶贫政策的扶持下, 建成以岷山红三叶和岷山猫尾草为主的特色牧草基地。岷山红三叶富含异黄酮, 集饲用和药用价值于一体。岷山猫尾草是赛马的最佳饲草, 对延长高产奶牛的利用年限也有独特作用。岷县方正草业公司是一家岷山红三叶和岷山猫尾草的加工企业, 近几年两种牧草的加工量始终维持在3万t左右, 2016年加工岷山红三叶0.2万t、岷山猫尾草3万t, 加工原料以订单种植为主。随着生物医药的发展和高端游乐方式的普及, 定西特色草产业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表4 2016年定西市草产品加工情况 Table 4 Processing of grass products in Dingxi in 2016 t

尽管定西市草产品加工呈现异军突起之势, 但加工能力还是比较弱, 部分加工企业还没有达到设计加工能力, 目前全市企业饲草年加工能力在180万t左右, 而实际加工量只有99.37万t, 与600万t饲草总量相比, 占16.6%, 差距较大, 饲草利用仍以农户加工自用为主。

1.4 经营模式现状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 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居住, 农村大量土地撂荒, 这为规模化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8]。近几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已成为定西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定西草产业发展也不例外。以安定区为例, 2015年有农业企业40家, 合作社735个, 家庭农场108个, 规模养殖场209个, 种植大户1 808个, 养殖大户3 200个。这些新兴经营主体不但是农村流转土地的主力军, 而且是连接农产品与市场的组织者, 助推了现代农业(包括草产业)的发展。草产业的企业和合作社主要通过“ 企业+农户” 、“ 企业+合作社+农户” 、“ 企业+基地+农户” 等模式发展订单种植, 实现紫花苜蓿、红豆草、燕麦等优质牧草的规模化种植, 解决原料供应问题; 产品销售完全以市场化的原则实现。

2 存在问题
2.1 天然草原退化依然严重, 管理体系不健全

定西市的草原生态系统本来就十分脆弱, 长期以来, 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 退化十分严重。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国家实施了一系列草原保护建设项目, 再加上“ 封山禁牧” 、“ 草畜平衡” 等政策措施的落实, 使定西市草原生态退化势头有所减弱, 退化速度有所减缓, 草原生态逐步改善, 但偷牧、滥垦乱挖等破坏草原的现象依然存在, 天然草原“ 局部改善、总体恶化” 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9]。据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监测, 全市90%以上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其中重度退化12%、中度退化30%、轻度退化48%。其根本原因是对天然草地的管理和利用不当, 需加强草原执法力度, 健全管理体系。

2.2 栽培草地良种率低, 管理粗放

定西市多年生牧草种植以陇中苜蓿、甘肃红豆草等地方栽培品种为主, 这些品种经过长期自繁自种, 虽抗寒抗旱能力强、适应性广, 但品质和产量不能满足草产业发展的需要。以陇中苜蓿为例, 其干草产量在干旱山区亩均只有0.2 t左右, 且由于田间管理粗放、收割不及时等原因, 所产干草杂草较多, 粗蛋白含量低, 与草产品加工企业的要求差距很大。一年生牧草以燕麦为主, 品种以白燕麦为主, 近几年推广的品种有定引1号、白燕7号、青海444等, 但是良种化程度较低[10]。牧草种植方面, 草当粮种的观念尚未真正树立, 还存在农民不重视、规模面积小、种植技术落后、田间管理粗放等问题, 收割牧草霉变混杂现象比较普遍, 牧草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低[11]。目前定西市非常缺乏适合山区使用的牧草种植、收割、压扁、打捆的小型机械, 现有机械大多性能不稳定、故障多、效率低, 难以推广。

2.3 草产品加工业层次较低, 科技支撑不足

受品种退化和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 草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比较突出, 离优质草产品还有一定距离。大部分企业没有成立质检机构, 没有开展质量抽检工作, 质量检测体系还不完善。缺乏技术和产品研发团队, 产品科技含量低, 品牌意识差, 科技支撑不足。加工能力较弱, 加工量只占总饲草量16.6%。由于产品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需方要求, 企业很难与需方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

2.4 运作模式不规范, 利益连接不紧密

加工企业和大型养殖场主要是通过与合作社(或农户)签订种植订单来解决原料问题。但大部分合作社内部管理松散, 社会责任感不强, 缺乏契约精神, 不能认真履行订单, 尤其是遇到干旱年份, 农民惜草不售, 留作自用, 严重影响企业原料供应。只有个别企业对履约较好的合作社进行返利, 大部分企业没有利益分享和承担风险意识, 企业与合作社(或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3 转型发展对策
3.1 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 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加快草原确权颁工作, 依法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草原承包经营权, 将保护草原的义务纳入承包经营者的法律关系中, 明确规定违反合同义务的处罚措施。落实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 针对不同草原类型确定放牧等级和载畜量, 制定合理利用草原的具体量化标准[12]。走科学的草原保护之路, 既要防止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的超载过牧, 又要防止由过去的不加控制的滥牧变成不顾实际的完全禁止, 走向另一个极端[13]。因为长期封育并不能显著改善草地生产力, 而季节性封育或放牧, 可有效调节植被与放牧家畜间的平衡, 提高草地利用率[14]。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 充实草原执法人员和村级草原管护员队伍, 改善执法条件, 规范草原征占用, 加大草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保护草原生态建设成果。

3.2 科学规划, 从战略高度确立草产业的重要地位

树立“ 立草为业、草畜并重、以草带畜、以畜促草” 的发展思路, 用产业化、工业化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谋划草产业, 制定打造中国西部草都的规划, 不断加强宏观指导,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草产业发展的机制[15]。在空间布局上, 北部黄土高原区要结合封山禁牧、水土治理和农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人工种草, 以苜蓿和全株玉米裹包青贮为主, 同时发展规模舍饲养殖, 注重就地转化, 走草畜一体化之路; 南部高山阴湿区要结合草畜平衡、水源涵养区生态恢复, 种植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燕麦等喜凉牧草, 以发展特色草产业为主[16]

3.3 加大科技创新与应用, 提高科技对草产业的支撑水平

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 对产业进行全面指导,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优良牧草培育和引进及推广应用, 提纯复壮地方原有品种, 筛选适宜栽培的引进品种, 不断提高牧草良种化水平。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外地牧草种子企业在定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制定紫花苜蓿、红豆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燕麦、甜高粱(Sorghum dochna)等优质高产牧草栽培技术规程, 为规模化种植提供标准。积极推广根瘤菌拌种、整地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刈割等田间管理技术, 解决田间管理粗放和牧草品质低劣的问题[17]。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 加快研制适合山区小地块且性能稳定的小型牧草机械, 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3.4 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提高草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 从而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指导有实力的企业成立技术研发中心, 制定草产品行业(企业)标准, 研发新产品, 避免产业成为传统产业, 失去市场竞争力。成立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加强原料和产品质量检验, 提高草产品质量, 做强产品, 做亮品牌。走集团发展的路子, 建立利益分配机制, 发挥集团优势, 集团内实行信息、技术共享, 从而实现共赢, 避免出现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的局面。通过“ 企业+合作社+农户” 的模式和自建基地的方式扩大牧草种植规模, 保障原料供应, 提高企业加工能力。组建营销团队, 积极开拓市场, 与省内外大型养殖企业合作并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积极参加专业科技论坛, 交流技术和经验, 扩大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

培育和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 探索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 通过订单收购、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形式, 构建稳定的购销关系, 形成农民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企业走、企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链条[18]。引进大型养殖加工企业,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畜产品精深加工, 带动规模养殖, 减少草产品远距离运输, 尽可能让草产品就地转化,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开展技术培训, 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守诚信、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升基层干部指导草产业发展的能力, 使人和产业得到同步发展。

(责任编辑 武艳培)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刘自学. 中国草业的现状与展望. 草业科学, 2002, 19(1): 6-8.
Liu Z X. The prozress and prospect of pratacultural in China.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2, 19(1): 6-8.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2] 韩建国. 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畜牧报, 2004-05-02(第1版).
Han J G. Broad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 industry. Chinese Animal Husband ry and Veterinary News, 2004-05-02(1).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3] 薛超玉, 焦峰, 张海东, 汝海丽. 黄土丘陵区弃耕地恢复过程中土壤与植被恢复特征. 草业科学, 2016, 33(3): 368-376.
Xue C Y, Jiao F, Zhang H D, Ru H 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species and soil quality in the restoration process of the Loess Hilly Region.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6, 33(3): 368-376.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4] 韩天虎, 王汝富, 王俊梅. 甘肃发展草产业优势分析及对策. 草业科学, 2005, 22(9): 66-70.
Han T H, Wang R F, Wang J M. 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counter measures to develop prataculture in Gansu.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5, 22(9): 66-70.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5] 甘肃省草原总站. 甘肃草地资源. 兰州: 甘肃科技出版社, 1999: 236-239.
Gansu Provincial Grassland Station. Grassland Resources in Gansu. Lanzhou: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9: 236-239.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6] 王维中, 曹志东. 定西市草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草业与畜牧, 2007(1): 47-50.
Wang W Z, Cao Z D.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ingxi grass industry. Prataculture & Animal Husband ry, 2007(1): 47-50.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7] 李俊. 关于定西市发展草产业的思考. 中国奶牛, 2016, 318(10): 52-55.
Li J. Thin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 industry in Dingxi. China Dairy Cattle, 2016, 318(10): 52-55.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8] 刘伟平. 着力做大做强草食畜牧业推进全省农业跨越式发展. 甘肃日报, 2012-09-15.
Liu W P. Focus on bigger and stronger animal husband ry to promote the province’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Gansu Daily, 2012-09-15.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9] 许国成. 甘肃省草地畜牧业转型发展战略与对策.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5, 35(3): 64-67.
Xu G C. Strategy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astoral animal husband ry in Gansu Province. China Herbivore Science, 2015, 35(3): 64-67.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0] 杨振海. 多措并举试点先行加快发展草牧业. 草业科学, 2015, 32(8): 1201-1205.
Yang Z H. Take 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 ry pilot.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5, 32(8): 1201-1205.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1] 彭芙蓉. 论草原权属制度中的环境正义问题. 草业科学, 2015, 32(4): 635-639.
Peng F R. Discussion on environmental justice issue in grassland property system.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5, 32(4): 635-639.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2] 张自和. 发挥甘肃草业优势促进草业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 草业科学, 2005, 22(3): 46-49.
Zhang Z R. Exerting grass industry advantages of Gansu Province, accelerating its industria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5, 22(3): 46-49.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3] 肖金玉, 蒲小鹏, 徐长林. 禁牧对退化草地恢复的作用. 草业科学, 2015, 32(1): 138-145.
Xiao J Y, Pu X P, Xu C L. Effects of grazing prohibition on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grassland .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5, 32(1): 138-145.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4] 安继忠, 张勃, 王俊贤. 用工业思维谋划提升定西畜草产业. 畜牧兽医杂志, 2014, 33(1): 25-28.
An J Z, Zhang B, Wang J X. Using industrial thinking to improve the livestock and grass industry in Dingxi.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2014, 33(1): 25-28.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5] 王自科. 中央现代农业资金助推甘肃省牛羊产业向纵深发展. 甘肃农业, 2014(8): 83-86.
Wang Z K. Central modern agricultural capital boosts the depth development of cattle and sheep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Gansu Agriculture, 2014(8): 83-86.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6] 孙鸿良. 西北地区农牧业发展方向的探讨. 草业学报, 2003, 12(6): 1-6.
Sun H L. An approach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 ry in north west area of China.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03, 12(6): 1-6.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7] 李新一, 王加亭, 韩天虎, 陈刚. 我国饲草料生产形势及对策. 草业科学, 2015, 32(12): 2155-2166.
Li X Y, Wang J T, Han T H, Chen G. China’s fodder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5, 32(12): 2155-2166.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