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助理"培养模式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苏军虎, 师尚礼, 杨晶, 康宇坤, 杜凯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苏军虎(1981-),男,甘肃西和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动物生态和草地啮齿类防控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sujh@gsau.edu.cn
摘要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使命,新时期不断创新办学理念,探索新型培养模式,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根据甘肃农业大学本科生"科研助理"培养模式,结合草业科学专业的特点,分析了"科研助理"培养模式及其宗旨,介绍了几种"科研助理"培养模式的常用方法,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情况,还就其运行机制和实施情况等进行了说明,最后探讨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保障措施.旨在加强本科生"科研助理"培养模式的培养效果,为高校草业科学专业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研助理; 培养模式; 实施情况; 草业科学
中图分类号:S81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16)3-0547-06 doi: 10.11829/j.issn.1001-0629.2015-0291
The potential of research assistant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pratacultural science ----A case study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u Jun-hu, Shi Shang-li, Yang Jing, Kang Yu-kun, Du Kai
College of Pratacultural Scienc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Su Jun-hu E-mail:sujh@gsau.edu.cn
Abstract

Talent training is the fundamental mis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t a university, and exploring for more effective mode of teaching are very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education system and education quality at the tertiary level.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pratacultural science as an example, 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 model and its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were analyzed, and its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were summarized. This paper aims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effect of "research assistant" training model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 professional reference for tertiary education and other professional trainings.

Keyword: research assistant; training mode; practice; pratacultural science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使命, 也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新时期不断创新办学理念, 探索培养模式, 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实现其科学化育人, 管理和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科专业培养理念转变的形势下, 不断探索本科生素质教育新型培养模式, 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科研助理"是近期诸多高校采取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 其源于欧美高校中的科学奖学金制度[1], 在校大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团队执行一定的科研项目, 教师根据学生的工作质量给予一定的科研补助[2].2009年科技部, 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09]97号), 倡导和促进了科研助理培养模式的广泛实施[3].

科研助理培养模式在各大高校专业培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4, 5].如何结合这种新型培养模式, 发展专业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草业科学是研究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科学, 基本任务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 有效提高饲草供给及草地畜牧业生产效率, 维持系统健康和获得草地农业系统持续服务功能[6].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草业科学的服务领域已经扩展到了生命科学, 城镇环境, 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等各个方面,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使其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是提高草业科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草业科学高等教育目前已获得迅速的发展, 中国草学会批准建立了中国草学会草业教育专业委员会, 至今已组织开展了13届(次)的教育教学研讨会议, 为我国草业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与此同时, 围绕如何促进我国草业科学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任继周和侯扶江[6]在草业科学作为一级学科的框架下提纲挈领地提出了学科的整体设置方案, 为草业科学专业设置和发展等奠定了基础.胡自治等[7, 8]分析了我国草业科学教育发展历程, 及今后的发展现状.许鹏[9]总结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系统方案.此后有关课程设置[10, 11], 实践能力培养[12, 13, 14], 教育教学能力提高[15, 16], 课程改革[17, 18, 19]和科研能力培养[20]等大量的研究, 为保障草业科学人才的培养, 草业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科研助理培养模式为草业科学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适时分析该培养模式的作用机制, 导向等, 保障其培养效果,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潜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基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近年来科研助理岗位的实施情况, 本研究分析了草业科学专业科研助理培养模式, 机制和效果等, 旨在为该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1 科研助理培养的模式和宗旨

"科研助理"起初源于科学奖学金制度, 国内科研助理经过了多元化的发展.一是针对毕业生, 使其在毕业后几年内参与高校相关的科研项目或从事教辅工作, 帮助学校完成科研项目, 提高其就业竞争力[3]; 二是针对在校生,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 教师根据学生的工作质量给予一定的科研补助[3].甘肃农业大学为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层次内容, 拓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岗位, 促进资助育人工作, 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 2013年下发了《甘肃农业大学本科生科研助理岗位实施办法》(甘农大学工字[2013]3号)文件, 设立了本科生"科研助理"岗位, 为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本科生提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接受教师辅导专业的实践机会, 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科研创新能力, 建立了本科生科研助理培养模式.

学校首先发布科研项目助理岗位,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研助理岗位, 教师对申请人进行面试, 选聘, 最后上报审批.学生通过助理岗位进行一定的实(试)验, 完成部分科研任务, 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科研工作相结合, 促进学习与工作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使其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2 大学生"科研助理"培养常用方式

目前, 甘肃农业大学科研助理的培养模式以科研项目为载体, 在科研项目有效实施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和兴趣, 开展一定的科研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种培养方式.

2.1 实践技能培养方式

该方式以科研内容为重点, 结合学生学习过的或正在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如《草原生态化学》课程为科研助理提供了分析植物营养, 土壤营养测定等技能的训练平台.《普通生态学》和《草原管理学》等课程为科研助理提供了野外植物群落调查等技能的训练平台.科研助理为二, 三年级学生, 教师直接负责学生科研内容.教师首先介绍科研的基本情况, 学生依据兴趣和个人动机, 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教师进行详谈.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对该方向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计较为详细的渐进式培养方式.学生首先进行实验室的适应性工作, 经过实验室注意事项, 仪器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等培训后, 教师再进行部分科研内容的指导工作, 教会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安排一定的科研任务, 再适时进行指导和检查, 完成相应的科研内容.该方法强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在教师实验内容任务大的情况下, 该方法应用较多.

2.2 综合助理培养方式

该方式以教师科研内容需求为导向, 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帮助教师完成部分科研内容, 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要求学生参与数据整理, 统计分析, 以及专利申请, 论文撰写等工作, 整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按年度聘用科研助理的时间中, 依据教师自身的安排, 帮助完成一定的任务.这种任务需求具有全面性, 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但对学生能力要求也较高.

2.3 与大学生科研训练结合培养方式

该方式基于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进行, 是对大学生科研训练内容培养的延伸.部分学生在完成了学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后[21], 对相关内容有所熟悉, 掌握了部分情况, 在此基础上再从事相关科研内容, 容易适应科研岗位.这种方式具有延续性, 周期较长, 很受教师的欢迎.该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施完SRTP项目后, 学生的部分能力得到了提高, 也适应了部分科研工作,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能力和素质.

2.4 研究生指导培养方式

在研究生生源日渐不足的情况下, 大量的本科生以科研助理的身份进入实验室, 帮助科研教师和研究生完成一定的科研内容.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以研究生为重点.科研助理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均与研究生相联系, 研究生成为了"小导师", 在研究生的指导下, 进行实验内容的安排, 指导和监督等工作[22].随着招生规模的缩减, 该模式是未来几年常用的方法.

2.5 研究生"预科"培养方式

优质生源不足和缺少的情况下, 有个别科研教师提供了上预科研究生的机会.这样就会吸纳一部分学生进行科研预习, 把这种方式暂且称为研究生预科方法.该培养方法也是基于学生继续深造的意向, 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 这种方法目的明确, 就是为进一步培养研究生做准备, 也深受科研教师的欢迎, 可以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3 "科研助理"运行机制
3.1 组织有序领导

为了更好地实施该培养模式,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 领导, 管理和指导, 监督与评价"科研助理"工作.学校学生工作委员会是"科研助理"岗位实施办法的领导机构, 具体工作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及各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对"科研助理"工作进行总体协调管理和指导, 监督与评价, 负责审核发放科研助理勤工助学补助, 对"科研助理"情况进行归档与备案.各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辅助配合, 进行科研教师的动员工作, 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教师科研的实践机会和岗位, 组织科研教师选拔"科研助理", 做好参与此项工作的教师考核与激励工作, 负责管理监督并考核本学院"科研助理"的工作情况.

3.2 严格申报与审批

科研助理岗位的申报与审批由科研项目征集, 学生报名选项, 科研教师选聘, 资助管理中心审批等环节组成(图1).并对"科研助理学生"和科研教师进行了规定, 要求学生服从学校, 学院及科研教师的工作安排; 珍惜机会, 养成科学, 认真, 严谨的工作态度; 主动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 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认真做好《科研日志》的记录, 主动及时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要求科研教师重视对"科研助理"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 合理安排"科研助理"的工作量, 不得影响学生正常上课; 严格要求并规范科研行为, 确保人身安全; 明确研究内容和任务, 定期保持工作研讨与交流; 认真做好《科研日志》检查及考核工作.

图1 "科研助理"的运行流程Fig.1 The engagement procedure of "research assistant"

3.3 考核评价与资助

"科研助理"的工作考核先由科研教师考评, 每学期末填写"科研助理工作考核表", 并与《科研日志》一同报学院审查.学院依据教师的考核结果进行初次评定.通过第一学期的期中考核和第二学期的期末考核, 教师, 学院和学校多层次地评价科研助理的绩效.学校规定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科研助理", 教师有权辞退, 被辞退的学生, 一年内将不得参评任何奖助学金的申报, 学校和学院规定教师最多提供3个科研助理岗位.若科研教师和学院均考核合格后, 学校依据教师的考核, 对其结果再次进行评定, 评定合格的, 学校给科研助理按照教师发放科研补助, 给予1∶ 1配套补助.通过这一套运行机制的保障, 可以有效实施科研助理培养工作.

4 总结与展望

草业科学专业需要的学科基础宽泛, 学生不仅要掌握植物, 动物, 微生物, 土壤, 生理, 生态和遗传等基础学科的知识与实践技能, 还要掌握植物生产, 动物生产, 产品加工和园林绿化等应用领域的知识与实践技能[12, 15].这需要科学的复合培养模式进行锻炼,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科研助理"培养模式实施以来, 2013-2015年3年间草业学院共聘用本科生科研助理105人, 通过上述的不同模式参与到59位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进行了锻炼, 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图2).科研助理契合了专业特点, 大部分二, 三年级学生参与到了科研助理岗位中(图3), 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也锻炼了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 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还帮助学生确证了个人兴趣, 明确了就业方向等, 培养效果明显, 对草业科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是新时期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培养模式.但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看到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科研教师不明确学生的培养模式, 未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未制定较详细的培养计划,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养效果.二是缺乏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这样导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若能加强评价, 并对教师工作给予一定的奖励, 能增大和提高科研助理培养模式的实施规模和效果.三是科研助理岗位有限, 能够参与岗位的学生较少.四是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 只顾眼前的"利益", 没有考虑到对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后期发展的作用,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研助理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图2 2013-2015年间草业科学专业共聘用本科生科研助理人数及参与项目数Fig.2 The number of students and projects involved in research assistant during 2013 to 2015

图3 科研助理参与人数的年级比例Fig.3 The proportion of research assistants between four grades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使命, 不断创新办学理念, 探索培养模式, 对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提升行业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科研助理"这一新型的培养模式结合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 促进了各个环节的协同作用, 未来很有必要健全评价和激励体制, 提高科研教师的积极性, 提供更多的助理岗位, 同时加大了宣传力度, 扩大了培养规模, 端正了学生的思想, 保障了学生的数量,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大学生创新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

致谢:感谢甘肃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科研助理工作的支持, 文中引用了相关科研助理文件等, 在此一并谢忱.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Healey M. Linking research and teaching to benefit student learning. 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2005, 29(2): 183-201. [本文引用:1]
[2] 杨然兵, 尚书旗, 郭雯雯. 大学生科研助理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等农业教育, 2015(2): 85-87.
Yang R B, Shang S Q, Guo W W.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research assistant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2015(2): 85-87.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3] 孙丽霞. 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与职业, 2011, 18: 181-182.
Sun L X.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 Education and Vocation, 2011, 18: 181-182. (in Chinese) [本文引用:3]
[4] Land rum R E, Nelsen L R. 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ship: An analysis of the benefits. Teaching of Psychology, 2002, 29(1): 15-19. [本文引用:1]
[5] Buckley J A, Kuh G D. Reinvent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Engaging college students in research and creative activities (review).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2009, 32(32): 419-420. [本文引用:1]
[6] 任继周, 侯扶江. 草业科学框架纲要. 草业学报, 2014, 13(4): 1-6.
Ren J Z, Hou F J. Discussion on the framework of pratacultural science.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14, 13(4): 1-6. (in Chinese) [本文引用:2]
[7] 胡自治. 中国高等草业教育的历史, 现状与发展. 草原与草坪, 2002, 32(4): 57-61.
Hu Z Z. The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higher education in pratacultural science. Grassland and Turf, 2002, 32(4): 57-61.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8] 胡自治, 师尚礼, 孙吉雄, 张德罡. 中国草业教育发展史: 1. 本科教育. 草原与草坪, 2010, 30(1): 74-83, 88.
Hu Z Z, Shi S L, Sun J X, Zhang D G. History of pratacultu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1. Under-graduates. Grassland and Turf, 2010, 30(1): 74-83, 88.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9] 许鹏. 弘扬王栋导师学术思想, 深化草业科学教学改革. 草原与草坪, 2002, 32(4): 52-53.
Xu P. To carry forward Wang Dong's academic ideas, and deepen the pratacultural science teaching reform. Grassland and Turf, 2002, 32(4): 52-53.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0] 李青丰. 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整体思路. 草原与草坪, 2002, 32(4): 64-65, 70.
Li Q F. Overall idea of teachinng reform of university curriculum system. Grassland and Turf, 2002, 32(4): 64-65, 70.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1] 安沙舟. 新形势下的草业科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设想. 草业科学, 2003, 20(6): 82-84.
An S Z. The teaching reform ideas of pratacultural science undergraduat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3, 20(6): 82-84.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2] 干友民, 张新全, 杨春华, 彭燕, 孙飞达, 刘伟. 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普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思考. 草业科学, 2011, 28(9): 1724-1728.
Yu Y M, Zhang X Q, Yang C H, Peng Y, Sun F D, Liu W. Thinking of education pattern of general undergraduate for Pratacultural Science in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1, 28(9): 1724-1728. (in Chinese) [本文引用:2]
[13] 郑伟. 草业科学本科毕业实习的评价体系. 草业科学, 2014, 31(11): 2155-2163.
Zheng W. Evaluation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practice for pratacultural science.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4, 31(11): 2155-2163.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4] 赵祥, 董宽虎. 草业科学专业学生多元培养模式探讨.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4(5): 16-18.
Zhao X, Dong K H. Plural education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grassland science.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5, 4(5): 16-18.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5] 金樑, 王晓娟, 南志标.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习观, 做好草业科学专业的本科教学. 草业科学, 2005, 22(8): 90-93.
Jin L, Wang X J, Nan Z B. Improving teaching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grassland science a teaching and learning perspective.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5, 22(8): 90-93. (in Chinese) [本文引用:2]
[16] 苏军虎, 王静. 《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高教论坛, 2013(8): 74-76.
Su J H, Wang J. Discuss on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zoology" course. Higher Eduction Forum, 2013(8): 74-76.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7] 周立业, 朱铁霞, 张永亮. 《草地生态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 草业科学, 2013, 30(2): 310-313.
Zhou L Y, Zhu T X, Zhang Y L.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Grassland Ecology" course----A case study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for Nationalities.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3, 30(2): 310-313.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8] 刘英, 白龙, 赵波. 高等学校草地保护学课程现状与教学改革实践----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草业科学, 2011, 28(3): 483-486.
Liu Y, Bai L, Zhao B.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ormation of "Grassland Protection" course ----A case study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1, 28(3): 483-486.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9] 刘俐, 董宽虎, 许庆方, 李丁男, 杨桂英, 王永新, 朱慧森, 杜利霞, 赵祥, 高文俊, 佟莉蓉. 多媒体自主讲课教学模式在草业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草业科学, 2010, 27(7): 165-167.
Liu L, Dong K H, Xu Q F, Li D N, Yang G Y, Wang Y X, Zhu H S, Du L X, Zhao X, Gao W J, Tong L R. Practice of self-teaching modes with multimedia in teaching of pratacultural science.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0, 27(7): 165-167.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20] 苏军虎, 缑晶毅. 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 草原与草坪, 2015, 35(4): 106-108.
Su J H, Gou J Y. Exploring the efficient methods of fostering the scientific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in pratacultural science. Grassland and Turf, 2015, 35(4): 106-108.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21] 白文苑, 张文政.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管理模式探索. 教育研究, 2010(4): 99-102.
Bai W Y, Zhang W Z. Exploration on the management mode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0(4): 99-102.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22] 武志娟, 张志敏, 范萍, 任培华, 夏鑫华, 张大鹏. 从小导师制模式探讨本科生和研究生协同培养策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3): 67-68.
Wu Z J, Zhang Z M, Fan P, Ren P H, Xia X H, Zhang D P.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es of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collaborative training from the tutorial system. 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2013, 11(3): 67-68.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